开栏的话
消费旺则经济兴,经济兴则信心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更是提振信心、激发活力的重要支撑。上海,作为消费潮流的风向标,正以实打实的新举措,点燃市场新活力,激发市民消费热情。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新消费 申活力”专栏,以贴近生活的视角、生动鲜活的笔触,聚焦活力申城:街区里的烟火气、新业态带来的新体验、消费达人的好攻略……全面深入展现上海消费市场的新景观、新趋势,与读者一起见证申城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唱响经济持续向好的光明乐章。
伴随五盏红灯熄灭,2025F1中国大奖赛的正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拉开战幕,三天赛事以超22万人次现场观众刷新去年观赛纪录。赛场上,最顶尖的汽车科技在风驰电掣;赛道外,赛事也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升温的主赛场,充分展示了“小”票根撬动“大”消费的能量场,溢出效应明显。
小票根 大能量
数据显示,嘉定区多家酒店满房。客源以观赛团队为主,外宾比例占30%—40%,包括大量外籍媒体团队。赛场周边3公里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213%。在今年比赛中,购票境外观众占比15.25%,其中60%是专程从境外来沪观赛,比去年增加100%。境外消费回流显著,带动酒店、免税店、高端餐饮消费。
上赛道 大情怀
除了赛道上的极速竞逐,上海国际赛车场化身“车迷嘉年华”。赛道上,星光熠熠,文体不分家的概念在F1实现。周杰伦、邓超、孙俪……一众文艺明星变身赛事粉丝,柯洁、张之臻等体坛明星也跨界而来。赛事成为旅游流量的入口,更成为旅游经济消费的引擎,通过“场景再造、业态融合”,探索出属于上海的大型赛事与城市经济共生的新模式。
新文旅 大作为
将上海变成“一座巨大的赛车场”,今年的F1中国赛将票根经济演绎到了新的层次,不但激活“吃住行游购娱”二次消费,还形成“一票通城”的协同效应。作为赛事之都,申城的赛事全年无休。3月23日F1中国大奖赛落幕后,上海又将从“F1时间”无缝衔接到“上帆时间”。大型赛事对于城市的经济乘数效应和文化窗口效应,已然得到了全方位释放。
>>>详见第2版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