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2025全国两会上,汽车产业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热门话题多多,并提出了诸多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建议。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是体量最大、产业链最长、调配资源最广的产业,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已成为产业变革的风口,成为汽车产业的新质生产力。2025政府工作报告呼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充分显示出国家层面对这一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未来可期。
以旧换新政策促消费——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2025年还将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政策旨在通过补贴和激励措施,刺激更新换代,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表明政府将继续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为汽车产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产业的稳定发展,激发汽车产业的内动力。
低空经济具身汽车产业——过去一年,小鹏、长安等诸多汽车厂商纷纷发布探索飞行汽车产品以及规划。作为新兴产业,2025年,低空经济飞行汽车仍是汽车厂商谋划未来的新蓝海。科技的飞速进步,未来的汽车将是“具身智能体”,人们的出行体验将迎来全新迭代。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汽车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促进汽车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让汽车更好“走出去”——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600万辆,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重要支撑。继去年欧盟高筑关税壁垒之后,今年美国加征汽车关税给中国车企“出海”增加了难度,如何深耕海外市场,将成为中国车企需要沉下心来思考的课题。
加快国有车企改革——在汽车产业,“国家队”充当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汽车“新四化”时代,汽车国企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如何应对产业变革、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承担国企责任将是汽车国企改革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
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汽车产业对技术工人需求量大,一流产业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一直在汽车产业广泛存在。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过程中,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建设一流汽车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不断科技创新——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AI+汽车”的电智化转型关键期,汽车行业需要不断科技创新。一方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电动化、自动驾驶、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双碳”目标仍将稳步推进,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其减排进度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显著影响。尽管中国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近1300万辆,达到当年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且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但汽车行业的碳中和之路仍需努力。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