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登录涉诈网站或应用可实时预警 7岁小学生成沪最小电诈受害者 这些在直播间卖的商品靠谱吗
第8版:社会新闻 2025-03-27

这些在直播间卖的商品靠谱吗

市消保委调查:100件宣传功效的食品中69件涉嫌误导

你在直播间里买过商品吗?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蹲点监测了主流电商平台的100个直播间,发现100件宣传功效的食品中有69件涉嫌误导,多种宣称的功能缺乏科学依据。

蹲点监测主流电商平台

本次调查由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特别成立了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组成的专家组团队。团队选取了消费者常用的抖音、快手、淘宝、小红书4个平台上的100个直播间,随机选购100件产品(每个直播间1件,产品均不涉及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从直播间讲解、宣传到购买全程录屏记录,并开展了后续的相关检测。结果发现,100件中有69件产品存在一些对消费者信息误导的行为。

调查中,专家团队根据主播口播录屏、商品链接、详情页介绍、商品外包装标签信息、实际检测数据,还从销售属性、销售平台和食品分类等角度对100个直播间进行打分,平均得分为7.04分(满分10分)。在产品销售属性方面,调查对国内生产销售产品与跨境销售产品分别打分,国内生产销售产品平均分为7.39分,跨境销售产品平均分为6.74分。在平台方面,对4个主流平台横向打分,平均得分分别为:淘宝7.56分、快手7.33分、小红书7.23分、抖音6.87分。在食品分类方面,按国内食品分类(不含跨境电商)进行横向打分,平均得分分别为饮料8.9分、方便食品8分、薯类8分、糖果7.1分、运动营养食品6.8分、茶叶及相关制品6分、乳制品3.5分。

“降糖类食品”缺乏依据

专家发现,主播宣称的“降糖类食品”,实则缺乏充分依据,甚至有些主播暗示吃了产品后可以停药,但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调整必须基于医学评估(如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和医生指导。任何食品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在缺乏临床试验证据和医疗监督的情况下,宣称“停药”不仅违背医学伦理,还可能延误患者规范治疗。

比如“旺府管理-小婷推荐”直播间,在宣传一款名为“控瑭金方胰腺低聚肽复合片(特殊膳食)”的产品时,主播暗示吃完4盒可以“从高血糖变为普通人,同时能够帮你把家里的‘片片丸丸素素(胰岛素)’做停做丢。”同时,直播间里的背景板宣传低聚肽复合片优于二甲格列阿卡。

然而,专家组对配料表成分进行评估、论证研判后认为,这些运动营养食品宣称具有显著降糖效果、替代药物治疗缺乏充分依据。配料中的小分子活性肽胰腺低聚肽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成分,现有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影响胰腺功能调控血糖,但由于多肽药物口服制剂口服后需经过胃肠道消化酶的分解,其完整生物活性成分的吸收率极低,若产品未明确标注保护多肽结构的技术(如纳米包埋、脂质体等),或未提供相关药代动力学数据,其宣称的“直接起效”缺乏科学依据。

“神奇商品”并不神奇

“BISPIT-不做酸友”直播间在销售一款名为“BISPIT GOUT RELIEF 3310B+”的产品时,主播表示:“你不要再去吃非布司他,(因为)它是治标不治本的。”对此专家表示,非布司他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其核心目的是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并发症。这类药物是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键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停药需在医生评估后逐步进行,并配合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复发风险。案例中产品包装也明确标注:“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评估。本产品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此外,“结康素”直播间在销售一款名为“结康素TM压片糖果”的产品时,宣传原料“含有太空灵芝,在没有污染的太空中做到培育和育种的,以及槲皮素;第一时间做到阻断、改善内环境,缩短由大到小的过程。”专家表示,就成分而言,该款产品无法起到“阻断、改善、缩小、预防”的功效。配料表中列出的蒲公英提取物、槐花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等,槲皮素主要来源为槐花提取物,但对宣传的“神奇成分”,即太空育种灵芝和槲皮素并未提及含量。此外,在对该产品进行检测后,未能检测出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为膳食成分具有潜在健康价值,但不应替代药物治疗。如需补充高剂量槲皮素,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跨境婴幼儿食品含添加剂

“陈洁KiKi”直播间在宣传一款产品时,称“0岁以上新生婴儿都可以去食用它”。样品配料表中标注了添加了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菌种。“inne健康营养师”直播间销售的一款名为“inne因你小金条钙镁锌儿童钙婴幼儿专用宝宝液体钙补锌婴儿补钙3”的产品时,宣称“婴童专研,高效补钙”。“艾瑞可”直播间在宣传一款产品时,主播表示“孩子落地15天就能吃,因为里面的含量很干净……零糖零香精零防腐剂零污染,什么蔗糖乳糖都没有的。”

对此专家认为,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不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嗜酸乳杆菌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0—6个月正是婴儿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新生儿出生后日常饮食应以母乳或(和)婴儿配方食品为主。我国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凡使用范围涵盖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这些案例中,或含有国内未被允许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或在产品配料表中发现香精(草莓香精),或在标签上对于甜味剂(木糖醇)成分前后标注不一致。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