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荣誉 喜迎春 自我按摩 恬淡最是好风景 做清明 享受“空巢” 月移花影上纱窗
第8版:夜光杯 2025-04-04

享受“空巢”

苏扬

儿子出国留学后,终于有机会做回我自己。

去年6月,儿子大学毕业,8月末去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读研究生。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儿子在家的日子,我首先要考虑他的喜好,采买食材、生活用品;下班后回家洗衣服、擦地板、整理房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如今下班后,再也不用急匆匆地往家赶。可以在下班前,查一下附近的国泰电影院当晚排片表,如果有感兴趣的电影,就在手机上买好票,下班后直接去国泰,在附近的小餐馆用晚餐。去上海大剧院听音乐会,去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欣赏现代舞,去上音歌剧院观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驻演的《日出》……

虽然我在上海读大学、工作已近三十年,但上海的一些景点,有不少是走马观花,没有仔细欣赏。“空巢”的日子里,我兴致盎然地开始City Walk:去武康路及附近参观巴金故居、黄兴旧居、周璇故居;去思南公馆“文学之家”参加作家见面会;走进国际饭店一楼大厅,探看城市坐标“原点”;去浦东,逛上海最美书店朵云书院滴水湖店。还有去虹口区找寻鲁迅存书室,去长宁区参观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上海博物馆、美术馆,我去了一次又一次。在B站开了一个账号,将看到的展品拍成小视频,与网友分享。

我学生时代喜欢书法,结婚生子后,生活忙碌,笔墨束之高阁。“空巢”的日子,我添置了新的文房四宝,买了文徵明小楷字帖,时常临摹。为了买到好毛笔,我还用了四天年休假,特意去湖州,小楷、中楷、大楷买了两套。专心临帖几个月后,我有了信心,向家人宣称:以后,春节前,我要自己写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孩子的远离,让我似乎找回学生时代那个积极向上、爱好文艺,对生活中的小美好体察入微的我自己。

有朋友问我:孩子在国外,如何解思念之苦?我建立了一个小微信群,名曰:“我们仨”。计算好时差,估计孩子方便看微信,有时发信息、语音,有时视频聊天。孩子也会主动发他的生活状态,在学校拍的照片,旅行时见到的风景。儿子从小迷哈利·波特,假期他去探访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取景地,每到一处,都拍照片或是小视频,传到“我们仨”。他在家里极少做家务,如今在群里晒得最多的是自己烧的饭菜:番茄炒蛋、煎牛排、罗宋汤……感觉他虽遥远,但切近。

曾读过翻译家柳鸣九先生著《父亲 儿子 孙女》,写到他的儿子十六岁去美国留学,父母连续多年与儿子没见过面,书信极少,越洋电话也难得打一回。如今互联网发达,留学生与父母交流密切,思念之情会减淡许多。“空巢”的日子,过得充实又愉快。我的一位大学好友,女儿在澳大利亚留学。谈起孩子离家以后的感觉,她说很失落,很牵挂。而我说,我和儿子都很独立,各忙各的,各玩各的,我们都喜欢这种状态。去年12月,儿子说欧洲的大学圣诞节放长假,他有点想回上海。我回复:你出国刚四个月,不要着急回家。在欧洲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多感受其他国家的节日氛围。而且,你离家以后,你的衣物我都分类打包收好了,等你在欧洲完成学业以后再回国……

啊,我是不是对儿子太狠了些?没办法,“空巢”,竟然是这么开心的一件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