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清明假期首日全国交通出行人数近2.9亿人次 “智驾”幻觉 上海革命军事馆文物史料征集持续“寻宝”中 上海今迎返程高峰
第4版:综合新闻 2025-04-06

“智驾”幻觉

李一能

上周末深夜,我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旅途漫漫让人疲惫,心想要不要打开辅助驾驶,犹豫片刻后还是放弃了,实在是不放心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电脑程序,咬着牙把几个小时的旅程开完。没想到一天后,一起震惊全国的恶性交通事故,将辅助驾驶推到了风口浪尖。

近日,在安徽铜陵,三位花季少女在事故中不幸罹难。导致车祸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车辆在辅助驾驶状态下遇到道路施工,从系统报警到驾驶员介入再到撞车,仅仅只有3秒钟。事故的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作为一位有20年驾龄的“老司机”,我有一些看法可以分享。

我的车上也有辅助驾驶功能,以前用过几次,理论上可以让驾驶员省力省心,但我觉得每次使用比自己开车还吃力,始终保持精神高度紧张,随时准备夺回控制权,原因就是现在的辅助驾驶技术还不成熟,无法让人完全信任。

我所开的汽车,并没有把辅助驾驶列为主要卖点,只能做到定速巡航、自动刹车和车道保持辅助,勉强属于L2级别辅助驾驶。而现在所有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智驾系统”,尽管多了自动变道、自动绕障等功能,但在法律上同样属于L2。然而由于厂家的高调宣传,使得一些消费者产生“幻觉”,误以为无人驾驶时代已经来临。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有人边开车边玩游戏、看电影,有人甚至直接在行驶中打瞌睡,更有甚者在醉酒昏迷不醒的情况下,被朋友扶进车内开启自动驾驶送回家。每次看到这些,我都会倒吸一口凉气,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商家的过度宣传肯定难辞其咎。看过许多新势力的发布会,对于“智驾”功能的宣传过于夸张,而对风险几乎不提,这显然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特别是那些驾龄不长、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使他们盲目信赖辅助驾驶,造成的恶性事故在国内外常有发生。

事实上,至少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一辆汽车获得L3准自动驾驶的正式牌照,更别提L4完全自动驾驶,开着L2级别的车,做着L4级别的事,不出事故才怪。我的观点是,辅助驾驶就是辅助,不应用“智驾”之类的字眼误导消费者,比宣传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醒风险,否则类似的悲剧会再次发生,所有吹过的牛,最终也会反噬品牌,成为无法抹去的污点印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