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享乐吧!在美酒、歌声与欢笑中,共度良宵,直至新的一天。”上音歌剧院里,《饮酒歌》的欢乐氛围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昨晚,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随着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见右图 本版图片 记者 王凯 摄)的上演落下帷幕。
本届音乐节中,2万多张公益票覆盖95%的演出场次,让艺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短短18天内,数万中外观众走进各大艺术场馆观演,逾百万市民和海内外人士以观演、体验、交流等方式共享昂扬向上的节日盛会,申城随处可闻“春天的回响”。
“琴”有独钟
“春之琴韵 爱乐之都——上海之春国际提琴文化周”自3月22日开幕将持续至4月20日,已吸引数千人参与。
市民方娅带女儿缪缪来看中外提琴珍品艺术展,孩子6岁学琴,眼看要升小学五年级了,功课越来越多,要不要放弃拉琴?母女俩都很纠结。在珍品展中转了数圈,女孩站在一把有数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古提琴前许诺:“就再坚持一年吧。我现在看到琴,还是有想要拉响它的冲动。”
在61件提琴珍品中,有提琴爱好者周启顺的藏品。在他看来,好的提琴不仅是乐器,也是工艺品。他说:“一把把提琴就像一个个美人端坐,长脖颈、美人肩,环肥燕瘦、风情万种。”
童声飞扬
“阳光下,童声里”全国优秀少儿歌曲演唱会首次在上海举办全国性少儿歌曲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少儿合唱团、演唱组合以及“小金钟”优秀选手等800多名青少年共同唱响属于新时代少年儿童的优秀原创歌曲。来自北京的女孩“春天”把一首《我的嘎公》唱出满满的爱。她用歌声描摹了和嘎公一块儿坐绿皮火车看到的风景。
“新时代,新上海”原创歌曲征集吸引了全国近2000多位音乐界人士踊跃参与,共收到9438首原创歌曲投稿,总计27万余名网友参与投票。最终,《伟业》《初心之光》等25首优秀作品从中脱颖而出。
《梁祝》接力
1959年5月,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于兰心大戏院。时隔66年,“经典梁祝 重回兰心”全民演奏会特邀66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观众,登上兰心大戏院的舞台,“接力”奏响这一动人的旋律,留下独家专属的音乐印记。
5岁的潘久祾是听着家里唱机里的《梁祝》“磨耳朵”长大的。从医50年的外科医生邵志强说:“优美的旋律让你无论在顺境逆境,都能坦然面对。”
温州人周家璞退休后跟着录像带学《梁祝》,尽管是半路出家却锲而不舍。演出候场时,他还带着琴在旋转楼梯拐角处练习,希望呈现最好的演奏。虽说“自学的不能和专业的比”,但他直言:“能够在《梁祝》首演的舞台拉《梁祝》,本身就很有意义。”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