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争艳(设色纸本) 家门口的图书馆 玲珑檀园 新石头记 “甜姐儿”黄宗英二三事 与病友共情
第13版:夜光杯 2025-04-17

与病友共情

陆林森

病友姓张,我叫他病友张,我是在病房中认识并与病友张共情的,他的率真,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那是在今年年初,我因病住院治疗。病友张与我隔床,他的个子矮矮的,天生一张罗汉脸,慈眉善目,年纪六十开外,乐观开朗,连抬头纹里都藏着笑。

我的“病运”不错。入院前,医院给了我一个“加号”,没想到,我这带“加号”的病床,靠窗,可以看见窗外的风景,这是病房中最好的一个位置。但我面对的是白色的墙壁,白色的被褥,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阳光,撕开了棉絮般的白云,照进窗,洒在我的病床上,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享受着阳光给予我的恩惠。

病房很静,静得让人心神不宁。等待手术的病人躺着,各想各的心事,谁也不知道谁的故事,但又好像来到了一个不知其名的渡口,等候摆渡,寄希望于安然,顺顺当当地摆渡到对岸。

“隔床”走了过来,和我打招呼:“嗨,今天的天气真好!”我点点头。随后,他问起了我的病情,我如实相告。“哦,不要紧,不要紧!”他连说了两遍。我知道,他这是在宽慰我。他像是一位心理按摩师,说了病情又说心情,“心情好,毛病减三分。”这话,实在,我表示认可。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坦诚、率真的人,我可以与他共情。他姓张,这才有了我对他的称呼:病友张。这是他第二次住院。有了第一次住院经历,他比我要从容、淡定得多。我们聊了起来,他向我传授术前术后的经验,我的心里暖乎乎的。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将真、诚、善、情置顶,这是彼此共情的基础,也是赢得认可的因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上海一家医院的普通病房,我和病友张共情,互相交流,互相鼓励,陌生的世界有春天的气息流淌,我闻到了花香。率真是一面铜镜,照见了病友张的古道热肠,也照见了我们真心实意的共情,真想说一声啊:“朋友,谢谢你!”

病友张的率真乐观,感染了每一张病床,带动了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一起共情。病房里暖意融融,每个病人的脸上,愁云在消散,也不再感到手术间“蓝光”的可怕。真情像盏灯,照亮了陌生世界。我为病友张点赞,好一条会笑、会说话的斑马鱼,激活了沉寂的病房。我的邻床身高马大,前些时候去日本看望孩子,突然感到腹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尿路结石,床位紧张,住院的时间说不准。情急之下,邻床赶紧买了返程票,回到上海。一个身高近一米八的汉子,就要面对手术间里的“蓝光”,心头有点凛凛然,紧张、不安,甚或有点焦虑,我能理解他的心情,病床不是战场,不怕归天的“病勇士”,一定不会很多,邻床不可能免俗。病友张的率真乐观,也感染了我的邻床。我看了看他,紧锁的眉头渐渐恢复了常态。

我的故事没有完。当我从手术间回到病房,迷糊中我又看见了一张笑脸,一条条依稀可辨的抬头纹,一个用食指和中指组成的字母“V”。这是病友张对我重回病房举行的欢迎仪式,我轻轻地说了声,“有你真好,朋友!”

很快到了分别的日子,病友张要出院了。办好手续,他说起了如何少走弯路,顺利办理出院手续,从智能付款说到医保卡历年结余的抵扣,这是他最后一次与大家共情。我没法不为他的率真而感动:好人一生平安,真情常驻人间。病友张挥了挥手,说一声“保重!”一步步走向门口。我看着他的背影,微微拱起的背,背着一个双肩包,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想起在病房中我和他的共情,我有点失落的感觉。人与人相处,不能以时间长短论情谊,有的人交往几年,甚或十几年,仍然觉得陌生。有的人相处十几天,甚或几天,反倒一见如故。我和病友张,属于后一类。

再过几天,病人相继出院,我成了病房中的“留守病人”,但我没有落寞和孤单的感觉,一间普普通通的病房,被率真充盈,共情的余温犹在。当天晚上,我美美地睡了一觉。次日醒来,拉开窗帘,阳光向我扑来,铺满了我的病床。窗外,绿色在酝酿新一轮生命之旅,这是我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我顺利地办妥了出院手续,提起包,包里有我替换的衣服、洗漱用品,我在心里说,阳光真好,新的一天开始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