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共享烟囱”破题油烟扰民 消防微改造筑安全防线 “金点子”点亮街区“童悦空间” 打造“双减”课后服务新模式 让“无人驾驶车”驶上“法治路”
第7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5-04-17
好建议促“小快灵”立法

让“无人驾驶车”驶上“法治路”

无人驾驶车辆在申江路测试

“实时车速:50km/h,行驶里程:11886.9km,驾驶状态:自动驾驶……”近日,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后台,大屏幕上布满绿色行驶路线,点击其中一个汽车图标,车辆标识信息、控制模式、运动状态一目了然。

据了解,2024年7月,上海发放了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目前已有四家企业获得授权。此举的依据源于浦东一项“小快灵”立法——《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说起这部规定的出台,与一条好建议分不开。2022年初,当时正处于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窗口期,要想实现大规模商用落地,除技术因素外,急需配套法律支撑。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公司负责人林瑜介绍:金桥——作为上海中心城区首个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也是“未来车”产业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功能性平台,肩负着探索浦东新区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的使命。无人驾驶装备的创新应用急需探索制定相关法律及法规管理规定。作为功能性平台,在前期开展无人驾驶装备应用的过程中,公司感到无人驾驶装备定义模糊,没有明确的主要特征及技术要求;政府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尚不明确,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管理工作模式需确认;日常监管难度大,需确定主要日常监督管理模式。如何让无人驾驶技术切实落地成为上海的新亮点,成为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浦东新区金桥管理局在收到林瑜的建议后,及时与浦东新区人民建议征集办进行沟通,并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最终形成一条好建议报送。针对这一小切口,浦东新区人大、科经委、金桥管理局对无人驾驶装备的立法工作开展调研,之后新区多次开会研究,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和建议人提议,形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规定》于2022年11月23日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部针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地方性法规。随后,配套出台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从有驾驶人过渡到无驾驶人的升级路径,以及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评范围和依据等。

林瑜透露,这部法规如同“保姆级”指导手册,对于企业如何申请相关资质、第三方机构如何依规测评、主管部门如何规范执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有力推动无驾驶人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这也是浦东有效转化人民建议成果的典范:充分运用中央立法授权,以良法引领改革发展,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一大批“切口小、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的“小快灵”立法付诸实施。

据悉,近年来,浦东新区积极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提升“四效意识”,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理念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类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有声有色,让一条条人民建议开花结果,助力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