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大国的战略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欧盟所处位置却略显尴尬。面对美国的技术霸权和中国快速赶超式发展,欧盟虽然在规则治理方面取得较多进展,但在产业发展方面成果乏善可陈。为扭转这一局面,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加上在2月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提出的“投资AI”计划,试图通过2000亿欧元的投资重塑技术生态,重返全球人工智能竞赛场。
系统规划补齐短板
欧盟推出大规模人工智能建设计划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孤立行动,它与2024年《人工智能法案》的出台,以及2025年2月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一系列举措是欧盟对于自身产业发展系统规划的结果。欧盟希望通过合理规划补齐短板,使人工智能产业获得新的加速发展契机。
由于《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欧盟认为未来的欧洲人工智能市场将形成一个特殊的赛道,即迫使全球企业根据监管要求和准入标准,建立符合欧洲伦理标准、符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形成“可信人工智能”。在这个赛道上,欧盟人工智能企业能够占据一定优势,并在全球市场上分一杯羹。
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欧盟需要大幅提升算力占有量,并进一步集中分散在各国的技术资源。为提升算力,欧盟在“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13座“AI超级工厂”,每座工厂计划配备约10万颗最先进芯片,将专注于高复杂度、参数规模达万亿级的大型AI模型,为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数据存储及技术开发的一站式服务。为减少对美国云服务商的依赖,欧盟委员会还提出了《云和人工智能发展法案》,计划大幅扩容欧盟境内的数据中心,希望在未来5到7年时间里,将数据中心容量至少增加两倍。
为了解决投资不足以及人才瓶颈问题,“投资AI”计划将筹集20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其中20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将用于“AI超级工厂”的建设,50亿欧元专门用于人才培养领域,希望普遍提高欧洲人工智能专家的薪资待遇,创建人工智能技能学院,减少人才外流,并招募顶尖人才来欧洲人工智能企业工作。此外,还要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规模,简化法律监管,为欧洲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由于中美两国领先优势非常明显,欧洲人工智能资源将优先投入工业制造、医疗诊断、绿色能源等领域,推动包括西门子、博世、拜耳制药、维斯塔斯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护城河”。
存在诸多内在矛盾
整体来看,欧盟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法案》创造出的特殊市场环境,以“可信人工智能”技术为目标,通过夯实产业基础,以整合垂直领域的方式建立一定的比较优势,争取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以此重返全球人工智能竞技场。然而,该计划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尽管欧盟承诺投入2000亿欧元,但其中90%仰赖成员国财政和私营部门投资,成员国内部在技术路径和主张的分歧非常明显,对于资金分配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有效整合难度很大。受到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人工智能法案》的影响,欧盟内部数据流通与算法开发的合规成本很高,初创企业成长周期明显超过中美两国企业,本土人工智能巨头的出现难度很大。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展贸易战的背景下,围绕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地缘政治博弈必将更为激烈,欧盟如何处理自己的立场也将影响到计划的顺利实施。
总之,欧盟的计划雄心勃勃,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该计划的矛盾与掣肘仍然很多,不能对欧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