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习近平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高校师生拍短剧的启示 团结一致守护好亚洲家园美好前景 共同打造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
第2版:要闻 2025-04-17

高校师生拍短剧的启示

孙云

最近,一部被称为“帧帧上头”的短剧《南宫谣》火了。更火的是背后的创作团队——来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和安徽工程大学的师生担纲总制片、导演、联合出品人、设计师、联合编剧、服化导演、海报设计、预告片剪辑等重要岗位,不仅实现了“课堂即片场、作业即作品”的教学目标,也让外界普遍看好这些学生经历市场锤炼后的就业前景。正值毕业季,在各高校毕业生们忙于求职的当下,这样“毕业即出道”的前景无疑令人称羡。

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预计超过1200万人,比2024年增加数十万人。如何以自身职业能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求职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一道考题。一方面,会有学生因为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缺乏实践经验、就业信息不对称、面试表现不佳等种种因素,面临求职中的种种考验,甚至一时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企业感叹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例如,近日举办的一场2025年春季实习就业双选会上,90多家用人单位带来了200多个岗位虚席以待,却很难招到真正合适的员工。一家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现场表示,企业会遇到留人难,培养优秀人才更难的问题,而这也是不少酒店等服务性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其实,市场上永远不缺就业岗位,难的是让更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对称和人岗匹配。不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简单定义为供大于求,更要重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浪潮的出现和产业的升级转型,这种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较以往更加明显。

比如,曾经吃香的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如今被称为“天坑”,曾经不被看好的“生化环材”等专业则靠名列前茅的就业率“逆天改命”。除了行业前景的变更,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出现还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业选择偏好、经验积累断层、人才供需失衡、实践能力培养缺陷以及就业预期与现实落差等因素密切相关。

今年的《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同时,也要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

毕业季到来之际,《南宫谣》的“项目化实战教学”模式给大家打开了思路,为跨领域、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样本。不可否认,在一些高校和专业中,一些教师本身就长期脱离行业发展一线,照本宣科教出来的东西不适用于日新月异的职场,让学生在求职时处于劣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和安徽工程大学的老师们不仅直接跳进了短剧的“蓝海”里,还带着数百名学生一起在“蓝海”里“学游泳”,这样学出来的本领才是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