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国安剧 大牌多 题材广 回味浓 阿姐万水千山总是情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5-04-18
首个全面回顾展下周六在上海开幕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本报讯 (记者 乐梦融)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将于4月26日至7月2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展览主题“人生如建筑”取自贝聿铭的人生箴言——“人生如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上海,是贝聿铭求学和成长之地,亦是他建筑生涯的起点,这让这项大展备受关注。

传奇建筑师贝聿铭(1917—2019)是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裔建筑师之一。从业70年间,他主持的建筑项目横跨辽阔地域,备受瞩目,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卢浮宫现代化改造计划、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见上图)、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地标性项目,这奠定了他在建筑史与当代文化中的显赫地位。1983年,贝聿铭成为第五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此次即将在PSA举办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将呈现逾400件展品,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公开亮相。展览由建筑师柯卫担任展陈设计。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工作和生活。展览不但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贝聿铭出生于广州,1918年移居香港,1927年随家人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和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35年,他赴美国学习建筑学,194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并于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经历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巨变,让贝聿铭对现代建筑产生兴趣。贝聿铭回忆上海的童年印记时说:“我被它(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吸引,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成为一名建筑师。”青少年时期的贝聿铭时常往返苏州和上海,穿梭于江南庭园建筑与国际大都会现代景观之间,早年的多元文化空间体验为他带来启发,令他在跨文化和现代环境中孜孜不倦地探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