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停好,挺好! 以初心守护万家灯火 常住人口签约率达45%  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4%
第5版:上海新闻 2025-05-19

以初心守护万家灯火

——我的家庭医生之路

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团队长 严正

今天是世界家庭医生日。作为一名社区家庭医生,我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温暖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30年。每一次与居民的相遇,都会更加坚定我的初心。

今年4月27日,我前往北京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在大会上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触颇深。百年前“奋斗、奋斗、奋斗到底”的工运口号犹在耳畔,而今总书记提出的“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更让我心潮澎湃。说来也巧,2021年建党百年时我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今年工会百年,我又有幸成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这对我而言,是至高的褒奖,更是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巨大激励。

静安区是上海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区之一,老年人口比重超40%。让更多老人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我们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温暖老人心灵的一束光。为老人捶背、捶腿,剪指甲、唠家常,看似简单,却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就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尊重。

还记得接到当选劳模电话那一刻,我正在一位老劳模家中出诊。78岁的他一听也十分高兴,笑着说我给他带来了“喜气”。我年轻时就和这位老劳模结对,每周出诊我们都会讨论一些社会话题。有一次他问我劳模精神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为人民服务”。他说:“对,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精神不能丢。”

我有个外号叫“钥匙医生”,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当年居民交给我保管的51把钥匙,那都是沉甸甸的信任。目前,我负责万荣东怡小区和八一坊两个小区,签约居民将近1300位。有些老人耳背、行动不便,就把家门钥匙交给我,方便我随时上门服务。最多时,我兜里揣了58把钥匙,足足有半斤重,衣服裤子总是口袋最先磨破。还好,虽然口袋破了掉过手机,但钥匙一把都没丢。如今,很多居民家换上了密码锁、指纹锁,甚至开通了人脸识别开锁功能,我也成了受益者。不过,我依然会收到新钥匙:一把小小的信箱钥匙,同样饱含居民对我的信任。

几年前,我因意外摔断了腿,至今韧带仍有损伤,爬楼梯变得有点吃力。但我有一位80多岁、行动不便、基本不下楼的病人,他住5楼,没有电梯,以前上门送药,我能轻松上楼,现在却变得充满挑战。老人体恤,说可以把药放在信箱里,还专门给我配了一把钥匙。这把最小的钥匙,传递着最温暖的情谊,让我深深体会到,我和居民之间的关心、支持、理解和包容都是双向的。我的付出,他们都看在眼里。有时上门赶上饭点,居民会热情地招呼我一起吃刚包好的大馄饨,或特意准备好的肉丝炒面。

我的微信名是“为人民服务”,从未改过。手机1000多个联系人中,有六七百个是病人及其家属、保姆,还有居委干部。我不改微信名,一方面是怕大家找不到我,另一方面我也有个“小心思”,希望每一个看到或搜索我微信名的人,都能不由自主地念一遍“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十多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如今,越来越多居民签约享受到了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希望家庭医生团队不断壮大,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为更多居民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