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6月13日至22日举行,紧随其后的是第30届上海电视节,定于6月23日至27日举行。这场光影盛宴的更多细节已于昨天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担任。陈可辛导演、章子怡主演的《酱园弄·悬案》将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6月14日晚金爵盛典后在上海百余家影院进行全城特别放映。第30届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由陈宝国担任。
评委会阵容揭晓
本届电影节和电视节的评委阵容堪称星光熠熠,是本次发布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金爵奖评委团汇聚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评委,代表了全球电影文化的多元面貌。主竞赛单元评委包括黄渤、杨荔钠、咏梅等。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评委团队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特点,尤其在亚洲新人单元中,评委涵盖80后、90后甚至00后,青年演员董子健、张子枫也在列,平均年龄仅35岁,是历届最年轻的评委团。
白玉兰奖评委团则由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成员组成。中国电视剧单元的评委会由老中青三代行业领军人物组成,其中不乏白玉兰奖项得主。海外电视剧单元也首次由中国香港演员担任评委,为评审带来新的视角。
沉浸式光影体验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与电视节将为市民带来一场“全城皆光影、人人可参与”的文化盛宴。海报从上海特色的建筑元素和生活场景中寻找灵感,采用一幅主海报加三幅子海报的形式,巧妙达成了“电影之城,每一帧都是生活”的设计理念和海报主题。
本届电影节将于6月3日公布排片表,6月5日中午12点在大麦、淘票票两大平台开始售票。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国际影视市场将首次向普通市民免费预约开放公共区域,市民可以在影视文化创意市集沉浸式感受影视文化。
电影节还将解锁“节日+”的多元玩法,包括与浦东新区合作的“一带一路”电影周将在比斯特购物村举办的生活市集,与普陀区合作的未来影院沉浸式交互体验,以及与松江区合作的科幻电影周。
上海电视节也将通过东方卫视等频道集中展播往届获奖作品和最新优秀电视作品,并与BBC合作放映纪念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的相关影视作品,打造“家门口的电视节”氛围。“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将继续走进临港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于6月27日晚在临港演艺中心华丽上演。
聚焦产业新趋势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上海电视节则迎来创办30届的重要节点。两大文化“金招牌”双双开启光影新程。
电影节开幕论坛以“时代风华梦启新程”为主题,回顾中国电影双甲子辉煌成就。“和合共生: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特别单元将精选经典电影,呈现中外影史上的银幕对话。电视节开幕仪式和论坛以“三十而励 光影新程”为主题,回顾白玉兰奖与行业发展的双向奔赴,并启动“白玉兰国际推广计划”,拓展“国际朋友圈”。
“一带一路”电影周系列活动将继续举办,包括圆桌论坛、产业论坛、生活市集、魅力浦东电影之夜等,展映将走进长三角的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地。
今年适逢中国与欧盟、中意、中泰建交重要周年,更多欧洲与东南亚地区的影视公司将参展。电影节将策划“意大利电影周”,展映20余部意大利佳作近百场。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国际优秀电视节目展播将放映6部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影视作品。
优化新人扶持体系
金爵奖和白玉兰奖作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专业奖项,本届的征集情况和新人扶持计划都达到了新高度。金爵奖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报名,其中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的综合首映率超过80%,为历年最高。白玉兰奖收到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部作品,纪录片报名数量增幅约10%,BBC、索尼、HBO华纳、迪士尼等海外知名电视机构均有优质节目参评。
电影节构建多年的“6+1”新人培育体系持续优化,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今年新增制片人名额,扩充对专业人才的扶持范围。电影项目创投增加“类型片项目”板块,鼓励类型片创作。迷你电影单元升级为“SIFF ING青年新锐影像计划”,聚焦“新技术、新视角、新青年”,从AIGC和竖屏两个赛道挖掘新人。此外,亚洲新人单元颁奖典礼将首次并入金爵奖颁奖典礼。
赋能行业迭代升级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将电影市场与电视市场深度融合为“国际影视市场”,并聚焦技术革新,推动行业发展。
国际影视市场将首次设立“国际专区”,集中展示各国文化特色与产业成果,为中外影视产业交流合作创造更多机遇。为响应广电总局“超高清发展年”的工作部署,电视节将重磅呈现多部超高清剧集佳作,并继续举办微短剧项目路演,助力微短剧市场繁荣发展。
电视节白玉兰论坛将举办8场主题论坛,邀请评委会主席举办3场大师班。电影节将举办10至12场金爵电影论坛、2至4场电影学堂,涵盖技术革新、国际合作、文学改编等多个议题,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拓展路径。
驻京记者 赵玥(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