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和妈妈
支教老师刘天凤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关心金枝
金枝与高中校长谢韬合影
段定然(左)和陈燕(右)陪金枝到上音参加复试
金枝与“杜妈妈”(右)
陈燕在帮金枝开嗓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姜燕
初夏的上海,打在梧桐树上的阳光明亮起来,21岁的彝族女孩尼里金枝穿着粉色衣裙走在上海音乐学院校园中,披肩长发随着轻快的步调在背上一跳一跳。她要先去琴房练琴,再找声乐老师上课,时间排得满满的。
谁也无法从金枝的脸上看出她曾经遭遇的艰难,她总是面带微笑。这个坚强而努力的彝族女孩在众人的接力托举下,一路从小凉山的村庄走到了上音的艺术殿堂。
一 童年磨难
金枝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声乐演唱(少数民族声乐演唱)专业大二的学生,她的家乡在小凉山地区的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从她小时候的照片看,金枝就是一个普通的山区女孩,穿着简朴,头发略显凌乱,脸上还带着两团淡淡的高原红,唯一不同的是眼神温润、专注而坚定。
金枝6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妈妈独自抚养她和她的两个哥哥。三个孩子也早早地开始承担家里的农活。家里给她编了一个小背篓,打了一柄小锄头,六七岁的金枝开始到山上去捡柴禾、割猪草、挖土豆。一日三餐极其简单,常吃的是玉米饭,有时候只能用土豆充饥。后来国家实行免费午餐政策,配了牛奶、鸡蛋,金枝和其他小朋友每天上学就要背一根柴,带到学校里用来煮鸡蛋。
上学的路也是千难万险。从村里走到镇上小学要花2个小时,途中先要走下一道又陡又窄的悬崖,这条羊走出来的小路一到下雨天就特别泥泞。别人家的孩子有父母牵着小手从家一直送到学校,她只能和二哥一起,头上顶着化肥袋子当伞,腿上套着胶鞋,小心翼翼地走。下了悬崖,还要过一座木吊桥,冬天桥面有雪,雨天湿滑难行,人多的时候还会摇晃。每次金枝都要紧紧抓住铁索,用力踏住木板,努力稳住自己。
金枝说,可能正是儿时的经历磨练了她的意志,让她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从来不会低头。
二 勇敢决定
金枝从小就知道,只有拼命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要去上学,学得也比别人努力。她从学校回来,还要跟着妈妈到山上去干活,天黑才能回来写作业。家里没有写作业的桌子,她就趴在一个平整一点的台面上写,家里的瓦斯灯也特别昏暗,要很费力才能看清字。有时候,小金枝会骗一下妈妈,说肚子痛、头痛,不是为了偷懒,而是想借着天光把作业写完,要是晚上干完活再回来写,妈妈烧饭用的柴火腾起的烟满屋子都是,刺得眼泪都要流下来,根本没办法做作业。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金枝的成绩在班里也始终名列前茅。
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金枝面临了一次危机。邻居和亲戚都劝她妈妈,别让金枝继续读书了。
金枝的妈妈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最远只去过大堡镇。很累很烦的时候,会用泥巴扔金枝,给金枝拿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偶尔也会抱怨几句。但她对孩子读书的态度是坚定的,她对金枝说:“我已经因为没文化吃了一辈子苦,我不想你再走我的老路。”
为了让金枝能更好地读书,妈妈第一次来到了峨边县城,找到县政府去问:为什么镇上的学生不能去县里上初中?成绩好能不能去?因为不会说汉语,她急得用手直比划。县领导被这位执着的妈妈打动,破格安排金枝进入峨边县中学就读。
勇敢的妈妈给金枝打开了最重要的一扇门。金枝说,如果没有去县里上初中,她也不会遇到后来接力托举她的老师和“妈妈们”。
三 又遭变故
金枝长大了,慢慢懂得了妈妈的艰辛。大哥在外面工地上打工,妈妈一个人不仅要做农活、养鸡和猪,还要想方设法帮她和二哥凑学费。
妈妈有时候会把家里的鸡蛋拿到街上去卖,山上竹笋冒头的时候,还去山上打笋子。打笋子要住在山上,特别辛苦,但一天最多时能赚200元钱。金枝长大一点后,也跟着妈妈上山去打笋子。有一次,她弯着腰打笋子,一抬头看到妈妈躺在笋子中间,累得睡着了。小小的金枝愣住了,不知道该不该去叫醒她。
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金枝回到家里,发现门开着,妈妈不在家,就跑到亲戚家去问有没有看到妈妈。叔叔对他说,你妈妈应该是给你借学费去了,她刚才来问有没有200元钱。金枝听了,心里特别自责。妈妈从来不会告诉她和哥哥家里拿不出学费,一直就只是叮嘱他们要好好读书。
家里还遭遇过一场火灾,半夜妈妈从家里逃了出来。金枝在学校里得到消息后回家,发现用木头和土坯搭建的房子已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在当地,遇到灾祸的人家可能被认为不吉利,妈妈只好带着兄妹俩到山上,用塑料布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暂住。后来,政府补贴了2万元钱,帮他们盖了新房子。因此,妈妈一直对金枝说,要好好读书,感谢政府。
在金枝的记忆里,妈妈有时候喜欢唱歌,这是妈妈难得的快乐时光。她的歌声特别好听,金枝常常听得入了迷,也会跟着妈妈学唱彝族歌曲。
四 遇见恩师
进入初中,金枝憋了一股劲学习,因为同学之间有传言说她是作弊才考到这么多分,也有人说她是托关系进来的。金枝说,我想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给他们看。
金枝读初二时,遇到了从浙江台州椒江区前所中学来支教的高级教师刘天凤。刘老师已经50岁,到贫困地区支教一直是她的心愿。2018年,她来到峨边中学担任金枝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
前任班主任介绍班里情况时特地提到了金枝。在刘天凤的眼中,金枝身材小小的,衣服是褪了色的,但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说话很有礼貌,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金枝很开朗,经常会主动跟她聊天,教她说彝语。
接触得多了,刘天凤对金枝的情况也了解得更多了。她去金枝家家访,印象中先坐了一趟车,又倒了一趟车,再换摩托车,才到达金枝家里。路边的风景很美,山路十八弯,但一直有提心吊胆的感觉。她记得金枝家的房子周边漏风,是用塑料布挡着的,妈妈当时生病,没有在家。
刘天凤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关心金枝,帮她从浙江申请了恒丰银行的3000元资助,还把自己女儿一些比较新的衣服给金枝穿,给她买文具作为奖励。知道金枝喜欢唱歌,学习之余刘老师会喊金枝:“金枝,你唱得好听,给我们唱一首歌吧。”然后,金枝就会唱彝族人最喜欢唱的《甘嫫阿妞》。
刘老师觉得金枝变得越来越阳光,就像石头缝里的小草,身处逆境也要努力向上,不会向困难低头。
五 报考高中
刘老师支教一年半,因对山区孩子们无私的爱,被评为“感动峨边”十大人物之一。在颁奖晚会的舞台上,金枝和另一位受到刘老师帮助的同学把连夜赶绣的一方彝绣手帕送给了刘老师,金枝还演唱了一首歌。
这一天,金枝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乐山市电视台专题部的段定然去颁奖现场拍摄,听说了金枝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当场告诉两个孩子“只要你们考到乐山来,学费我出”,并发朋友圈立帖存证。
金枝说,当时就像看到了一束光,特别开心。从那以后,她更加努力,每天5时30分和一位闺蜜约好一起到楼道看书,冬天起来后迷迷糊糊的,就用冷水洗脸清醒,晚上回到宿舍后洗漱一下,又打开充电式台灯继续学习到深夜。
段定然很希望金枝能考到乐山来,就找朋友杜芳琼老师帮忙。杜老师听了金枝的故事,马上主动说免费给金枝补习。后来每逢寒暑假,金枝就到乐山补习,住在段定然家。
初三快毕业时,3个人一起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段定然打听到乐山二中有艺体班,金枝又很喜欢唱歌,就鼓励她填报乐山二中。虽然初中班主任认为她报县里的高中更保险,但金枝还是勇敢地作出了自己的决定。
中考结束,金枝提出想勤工俭学。段定然担心她年纪小遇到危险,就安排她去朋友在乐山开的烧烤店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不过,段定然和金枝约好,打工仅此一次,今后仍以学习为主。段定然想让金枝住在她家,但金枝担心店里下班晚,坚持住在条件比段定然家差得多的员工集体宿舍。在打工的日子里,金枝每天从上午9时忙到深夜,有时甚至要干到次日凌晨,只有午饭时能休息一会儿。大家都很心疼她,但金枝一直笑着说,这和家里的生活比起来,一点也不苦。
那天,金枝正在店里拣辣椒,手机响起来——她被乐山二中录取了。金枝欣喜若狂,赶紧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和段定然,大家都特别高兴。入学时,段定然陪着她去报名,她在校门口帮金枝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金枝还穿着烧烤店的员工服。
六 母亲离世
入学前的军训中,一贯努力的金枝被评为优秀标兵,金枝开心地把消息告诉了妈妈。
然而,厄运再一次降临到金枝头上。军训最后一天,学校组织看电影《八佰》,还没开演,班主任就脸色凝重地找到金枝,让她赶紧给哥哥回一下电话。
“妈妈快不行了,赶紧来。”哥哥说。金枝飞速赶到乐山市人民医院,一路跑到急诊室,看到妈妈躺在里面。妈妈还是清醒的,见到金枝问的就是:“金枝,你在学校钱还够不够用?饭有没有吃饱呀?在学校怎么样?”坚强的金枝忍不住哭起来,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她没事,让金枝不要哭,哭太久了会头晕的。
生活的重担,妈妈独自承受了这么久,终于被压倒了,喝了农药百草枯。
金枝问妈妈想吃什么,妈妈说特别想吃一碗豆腐。金枝就跑去问医生,能不能给妈妈吃豆腐,但被医生拒绝了,说这个时候吃豆腐只会让她更早地离开。这成为金枝心里永远的遗憾:妈妈临走的时候,说想吃一碗豆腐,但做女儿的最终还是没有给她买。
医生说妈妈不行了的时候,金枝的舅舅抱着妈妈坐上了回家的车,妈妈最后是在舅舅的怀里走的。金枝想着自己暑假两个月在外打工,也没能回去多陪陪她,还有军训的标兵奖状也没有来得及拿给妈妈看。
彝族有个传统,人去世之后,会请法师看逝者化成了什么,法师说金枝的妈妈化成了一只鸟。那段时间,金枝每天早上很早起床到教室走廊里背书,一只鸟飞过来,在楼道里围着她一直转。金枝想,那肯定是妈妈来陪她了,书背着背着,就会默默地看着那只鸟。
七 磁力“吸引”
乐山二中得知金枝妈妈过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为金枝组织捐款,并将情况上报给乐山市资助中心和市教育基金会,为她落实了高中免学费、每学期1500元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乐山市教育基金会每年也给予她至少2000元资助。这让金枝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没了后顾之忧。妈妈临走前和金枝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金枝,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报答我们的社会和政府。”金枝把妈妈的这句话一直放在心里。
妈妈走后,孤苦的金枝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该怎么办,两个哥哥都要结婚,自己一个女孩子去哪里?
此时,段定然义无反顾地成了她的“小姨”,也成了每次帮她开家长会的家长。一到周末,金枝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回到“小姨”家里,像她的另一个孩子。上高中后,杜芳琼还让金枝继续在自己这里免费补数学,每周一次。金枝的英语底子薄弱,杜芳琼又给金枝找了一位愿意免费补英语的老师。杜芳琼还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金枝很多帮助,嘱咐她要好好吃饭,每次上课都会往她书包里塞一些东西,还会带她出去吃好吃的,给她零花钱买牛奶。不过,金枝很少接受政府补助和资助之外的经济帮助,其他阿姨想给她买贵的衣服、换手机,她都婉言谢绝了。
金枝的运气似乎特别好,遇到的都是“贵人”,这些“贵人”说的话也都很一致:“是金枝的努力、坚强、乐观和天赋吸引着她身边的人都愿意无条件地帮助她、托举她。金枝就像一块磁石,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她值得被爱。
金枝从来不在他人面前表露伤心,去杜芳琼那里实习时,一点也没让杜芳琼瞧出母亲去世的样子。当杜芳琼问她“妈妈的状况有没有好转”时,她哭了,杜老师得知后也哭了。杜芳琼怕金枝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就带她去看当时正在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给了她一个在黑暗中释放的机会,金枝在电影院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杜芳琼告诉她,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所以你一定要坚强。
八 梦想起飞
金枝喜欢唱歌,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和妈妈到镇上买东西时,和妈妈合唱了一首《甘嫫阿妞》,被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何兰注意到。何兰是全县首位被推荐到央视《星光大道》表演的歌手。她让金枝每周五放学后到自己的店里来,教金枝认简谱。这是金枝最早,也是唯一的音乐知识启蒙。她还经常在何兰的邀请下,参加镇上的一些文艺表演。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小金枝从不怯场。
段定然和杜芳琼像为自己孩子谋划一样,考虑着金枝的未来:她特别热爱唱歌,喜欢音乐,将来高考是不是可以走艺体的道路?但金枝知道学艺体的费用太高,从来不敢奢望。“小姨”和“杜妈妈”商量过,先让金枝把文化课学好,再考虑怎么走。真要去学艺体,她们就一起出钱供金枝去读。
“如果是我的孩子特别喜欢一样东西,不管她今后走不走得远,肯定要让她尝试一下。虽然几万元钱对我也比较重要,但我愿意出钱让你去实现这个梦想。”杜芳琼对金枝说。
高二时,乐山二中举行文艺汇演,金枝担任彝族歌曲《祖国之子》的领唱。台下的乐山师范学院音乐老师赖苑华听了之后发了朋友圈,说这个女孩特别有天赋。恰巧杜芳琼的丈夫和赖苑华是校友,于是马上和赖苑华取得联系,说了金枝的情况。
几位托举金枝的人聚到了一起,金枝进入上音的命运时针开始转动。赖苑华找到乐山二中校长谢韬谈了对金枝的期望,学校也非常重视。谢韬打电话将段定然约到学校一起商量,想帮金枝实现梦想。
之后,学校帮金枝联系了附近一家艺体培训机构。谢韬亲自登门介绍了金枝,机构负责人也深受感动,表示可以免除学费,只需交住宿费和生活费。后来因为金枝学习太努力,机构又将她的生活费也免了。学校副校长李军还帮金枝联系了一对乐山籍资助人袁海力和张月夫妇,由袁海力的妈妈张竹梅出面,每月赞助金枝1000元。袁海力在上海经营一家化妆品公司,在资助金枝之前,已经资助了乐山二中10位贫困学生。
九 拜师学艺
金枝的艺体之路开始得特别晚,几乎是零基础,进集训班也比其他同学晚了一个月。金枝再一次拼尽全力去学习,钢琴、五线谱、练耳……金枝说,自己像个婴儿一样,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凌晨4时,她到琴房练习,熟悉谱子;其他同学在午睡,她还在琴房练习。练习声难免打扰左邻右舍,谢韬就自己掏钱买了礼品去道歉、打招呼,讲这个女孩的故事,求得邻居们的理解。
要说金枝的运气好,也是有的。张竹梅的表妹陈燕是乐山籍女高音歌唱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先后师从赵惠敏、楼乾贵等声乐名家,因演唱歌曲《梧桐树》而出名。张竹梅一心想请陈燕教金枝声乐,一通电话打给陈燕,请她来听一下:“峨边山里的孩子,看看能不能帮她一下,课程的费用都由海力承担。”
陈燕本来没抱什么希望,因为真正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少之又少,但听金枝唱了一首歌后,立刻被其音乐天赋打动了。“我就在想这个小孩是哪里冒出来的。她从山里来,身上怎么会带着一种艺术气质。”陈燕认为,金枝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发自直觉的艺术感,这是后天教不出来的,而且金枝的定力、应变能力和吸收能力都大大超出她的意料,“她适合舞台”。
平时,陈燕一节私教课收费不菲,但对金枝只收非常低的价格,后来干脆免费,而且也不限时间,一教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饭也在她家里吃。学习的过程中,金枝特别专注,也特别刻苦。陈燕问她苦不苦,金枝回答:“老师,您都这么辛苦了,我叫什么苦啊?”
在陈燕的指导下,金枝得到了系统的声乐学习,对音乐的认知也不断深入。后来她参加四川省艺体联考时,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两个专业都是整个机构的最高分。
十 通过初试
金枝的潜力在自己的努力和众人的托举下,不断被发掘。但上海音乐学院仍然是金枝不敢去想的梦,毕竟她只学了短短半年。在所有人看来,能考上四川省内的音乐院校就已经很好了。但陈燕认为,金枝的人生目标不应该只是成为一位音乐老师,她应该到北京、上海去追求更高远的梦。陈燕说,我不仅要教她声乐,更要引导她的人生之路。
此时,乐山二中的音乐老师也传递给金枝一个消息:上音有民族班招生。于是大家又有了新的目标,金枝也马不停蹄投入到更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当中。
报考上音的初试需要提交视频,陈燕带她找了一家琴行录制。因为对软件不熟悉,5次录制机会浪费了4次,只剩最后一次时,金枝都急哭了。陈燕给她打气,最后一次金枝完美发挥,比前几次唱得都好,录制完就直接发送了。出了录音棚,琴行的老板也被感动了,说“陈老师今天的费用不收了,哪有您这样带学生的老师,连录六七个小时”。
不久,喜讯再次传来,金枝通过了初试!她又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上音校考备考。陈燕原本准备自己出钱陪金枝到上海考试,后来段定然联系了谢韬,谢韬找到乐山市教育基金会承担了金枝的费用,段定然还悄悄支付了自己和陈燕的费用。
好事多磨。因为觉得即使能去上海复试也希望渺茫,还会耽误文化学习,金枝一度产生放弃复试的想法。陈燕坚持金枝还是要去试一试:人生中有很多意外和惊喜,也许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她曾跟随身为外交官的丈夫赴法6年,对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的融合有一定探索,与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先生提出的声乐理念一致。从专业判断上,她也希望金枝能去尝试一下。
最终,段定然和陈燕陪着金枝踏上了飞往上海的逐梦之旅。
十一 如愿以偿
中午12时考试。上午9时,三人来到学校附近找了一家琴行练习,前半部分都很顺利,但练到彝族歌曲时,金枝发现自己的声音突然完全不在状态,一下子就急了。陈燕先安抚她的情绪,引导她想象家乡的山山水水,清晨和黄昏的景色,爸爸过早离世,妈妈在山里种着地、唱着歌,背着玉米的她去集市上叫卖的场景,投入对家乡的感情,并尝试用美声唱法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金枝听着,眼泪马上就在眼眶里打转,再一开口,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考试结束后,金枝说,她唱得自己都要哭了,考官老师也说被她的演唱感动了。
复试、三试、文化课考试,金枝像冲刺一般拼尽全力。因为一直在攻专业课,所以金枝的文化课落下不少,段定然看到音乐学校同一栋楼有一家文化补习学校,就和金枝一起上楼咨询,向校长谢欣君介绍了金枝的情况。谢校长当场答应将2万多元的费用降到5000元,又承诺只要考上就全额退款,这也是对金枝的一种激励。金枝看到段定然垫付5000元时特别心疼,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文化课补起来。那段时间,段定然在家长群里看到老师发的照片和视频,金枝总是在埋头学习。最终,金枝考了403分,高出上音文化课分数线60多分。
美梦终于成真,金枝如愿以偿收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金枝的两个哥哥请所有帮助过金枝的人欢聚一堂,共同分享这份喜悦。乐山二中也以她为傲,打出横幅“祝福二中学子尼里金枝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在横幅下,段定然又给金枝拍了一张照片。
段定然说,金枝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她那样善良、坚强、乐观、努力、勇敢,经历了那么多坎坷,想着都让人落泪。她的妈妈给予了她生命,也给了她爱的能量,我们这么多人把爱接续,慢慢呵护她成长,再由她把爱传递下去。
十二 继续奔跑
进入音乐学院的金枝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中,跟随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先后荣获“三好学生”称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支持。今年1月26日,她还参加了东方卫视“2025上海市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与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一起演唱尾声歌曲《中华同心圆》。
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兑现反哺社会的承诺。在得到福美公益发展中心的资助后,她成为其中一位志愿者,每周前往彭浦新村,带领社区阳光之家的“阳光宝宝”们开展活动。
“妈妈们”依然呵护着远赴他乡的女儿。段定然的家依然是金枝的港湾,每次回乡,金枝都先到“小姨”家,去年也是在她家过的年;杜芳琼得知她到上海饮食不习惯后,给她准备了一台小冰箱,又包了很多粽子,做了四川特产叶儿粑,寄去让她当早餐;刘天凤常常嘘寒问暖,问她现在需不需要帮助;张竹梅说“你什么时候需要,阿姨都在你身后”……关爱不断的同时,“妈妈们”也希望给金枝更多自由,让她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金枝永远不会忘记托举她的老师和长辈,逢年过节都会送去问候和祝福。去年过年,金枝把家里出产的萝卜和白菜送给他们。哥哥们也会给这些异姓亲人寄去腊肉,感谢他们对妹妹的倾力帮助。
正如谢韬所说,金枝有今天,离不开她的努力和上进,更离不开众人的托举、时代的托举,是所有人一起共同成就了金枝。
大家也很感谢金枝,是金枝成全了他们的一颗善心,让善心结出了善果,让众人内心丰盈。每一个在她身边的人,都把金枝的故事讲给周围的大人和孩子听,用她的精神和众人的奉献付出,去激励更多的人。
新曲
去年,金枝的视频号被著名歌唱家谭晶刷到。“这个女孩很有意思,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她对身边的经纪人说。于是,她的经纪人直接去了金枝的家乡,了解到金枝的整个故事。后来,谭晶邀请金枝假期去北京跟着她学习,并帮助她发布了第一首歌。
新一轮托举金枝的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