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左)在比赛中向裁判申请鹰眼挑战 图 新华社
多哈世乒赛男单赛场,王楚钦与中国香港选手黄镇廷激战正酣,当王楚钦以3比0领先时,第四局,裁判判了他一个发球违规,王楚钦从容示意申请TTR(Table Tennis Review)鹰眼挑战。只见屏幕上投出垂线轨迹,这是一个完美的发球,主裁判当即宣布:“挑战成功。”首次亮相世乒赛的TTR视频回放系统成为焦点。球迷纷纷议论,王楚钦诠释了什么叫“我的眼睛就是尺”。
高科技的引入,是为了让乒乓球赛事更公平、更精彩,将视频回放系统带到世乒赛的,是一家体育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打造的“中国鹰眼”。
乒乓球进入鹰眼时代
这不是王楚钦第一次在发球判罚中“用科技自证”。本届赛事首轮,他就曾凭借TTR系统推翻发球违规判罚。两次挑战成功的背后,是一套由中国企业瑞盖科技自主研发的“中国鹰眼”系统,它如同赛场上的“数字裁判”,用毫米级精度还原每一个争议瞬间。
追溯这套系统的起源,要回到201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双赛场林高远/梁靖崑对阵庄智渊/陈建安时,首次启用的视频回放系统(1.0版本)虽显稚嫩,却埋下了科技赋能公平的种子。国际乒联竞赛总监维基当时的评价颇具前瞻性:“国际乒联始终致力于推动现代化乒乓球运动,我们认为TTR是带来积极变革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个公平、透明和有效的系统来减少人为失误或不确定性,我们相信这将使球员、球迷和裁判员都受益。”
借助高精度追踪技术,提供精准的球路追踪和即时回放功能,并由视频裁判进行审核,裁判有权根据证据推翻原来的判罚。如今,这套由体育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中国瑞盖科技打造的升级版系统,正将这份愿景变为现实。
科技赋能攻破难题
在乒乓球领域实现视频回放,远比想象中复杂。“最难的一步,是了解和理解乒乓球的规则,知道鹰眼必须要拍到哪些角度、分析出哪些问题。”瑞盖科技相关人士介绍说。
还有很多难题,亦被一一攻破。比如乒乓球比网球小,摄影器材的精度就要提高;要根据乒乓球场地的特殊性来架设摄影机器;因为比赛从早到晚不间断,摄影器材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等等。
研发团队深入研读《国际乒联竞赛规则》,针对发球隐藏、擦边争议等十多种典型场景开发算法模型。
其实,最初研发鹰眼,瑞盖科技是为了助力中国乒乓球队训练。早在2018年,中国乒乓球队在黄石集训期间,便使用了瑞盖科技制作的训练系统,将运动员击球的速度、落点和转速做一个量化,提供全面的数据参考。
科技重塑观赛体验
2024年,升级版本的TTR系统重回世界乒坛。在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上成功试用。
如今,这款“中国鹰眼”登上了多哈世乒赛的赛场。包括抛球的高度、角度,发球是否隐藏、球是否擦边等等,都可以通过即时的数据分析和视频重现。比赛中,选手或组合每场比赛有两次机会,视频裁判会使用多个摄像机角度和回放速度来决定是否维持或推翻原裁判的裁决。
科技手段的助力,弥补了裁判肉眼观察的局限性,不仅重塑体育赛事的判罚标准,还增强观众的现场参与感。3D动画为赛事转播提供了引人入胜的画面,让观众能够更深入了解比赛。
当然,TTR的使用场景,还有待更多比赛检验,裁判员要习惯新的工作流程,而对于球员来说,何时选择挑战,挑战中如何调整心态等问题,也需要去适应。比如法国组合勒布伦兄弟在男双赛场,两次挑战失败。而对手瑞典组合莫雷高德/卡尔伯格在申请挑战时,裁判一度理解错误,瑞典组合表示挑战的是对手发球擦网,最后挑战成功。
对于TTR鹰眼系统的引进,王楚钦表示:“这是给运动员一个自证的机会,不会让裁判误判,也不会让大家误解,用事实证明这个运动员的发球到底有没有问题。”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