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志愿梯度搭建“冲稳保”三档 综评批次报名  尽量能报就报满 高考志愿  选热门还是选热爱
第9版:教育星球 2025-05-22

高考志愿 选热门还是选热爱

招生负责人建议:考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职业规划

图 IC

话题主持: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马丹

从线下的集中摆摊到线上的长时段咨询,从学校的全年级宣讲会到家长寻求的个性化“问诊”。连日来,本年度高考升学咨询成为应届考生和家长忙碌的一件重要事情。

一方面是招考专家给出“认真比对、仔细斟酌、合理定位”的建议,另一方面是家长对高校专业的理解偏差及认知盲区。那么,怎样才能为考生找到一条最佳升学路径呢?

既看专业更看出路

2025年上海高考招生政策在延续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受到热捧。例如,一些高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增加了智能制造方向,会计学专业融入了大数据分析课程。

“很多家长还是凭老经验选择专业。没想到吧,这几年几乎所有高校的数学院系都是报考热门。”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熊斌说,有些家长至今还抱有偏见,认为“学数学有什么用”,觉得数学专业就是培养“数学家”“数学教师”或与“计算”相关的专门人才,这都是误解。数学是理工类、金融类、人工智能类、信息技术类等很多专业的基础学科。现在之所以报考数学系的考生多了,说白了就是看中它的“出路”——就业比较好。因为学数学的人转型快,专业口径比较宽,适合很多岗位。

理性看待专业前景

“报考师范?将来人口减少,生源会断崖式下降,教师还能保住饭碗吗?”家长的焦虑在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健看来,是对师范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他说:“在上师大本年度的就业中,语数外物理化学等中学段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预判这样的就业热度将持续至少十年。因此,师范专业的就业仍将保持较高吸引力。此外,现在中小学45人的大班额将自然过渡到中小规模的班额,1比13的师生比也将过渡到1比10左右,这意味着教师职业依然有着稳定的前景,但也意味着教育行业对教师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教师队伍需要实现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的根本转变。”

与“孩子想当教师,父母缺乏信心”类似,每到高考,在很多家庭里的确会存在家长与子女对专业前景的反差性认识。对此,高校的招考负责人纷纷给出建议,在专业选择方面,考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学科和职业规划。同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也要注意该领域竞争激烈,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要求较高。此外,多关注一些新增专业和招生计划调整的高校,从中很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机会。

小众赛道“性价比”高

咨询现场,常有高校向考生家长推荐一些招生类型比较小众或个性化较强的升学路径。这是指那些需要单独考核后具备报考资格才能报名的招生类型。比如综合评价招生,包括综合评价批次和提前批次里按照综合评价方式的招生。市教育考试院解释,提前批次里按照综合评价方式招录的考生,须按照拟报考高校的安排参加学校组织的考核,一般以“校园开放日”等形式开展,考查内容由各校根据自身办学人才培养定位需求决定,考生可查阅招生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再比如,有些招生路径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主要以空军招飞、民航招飞,军事院校招生、公安院校招生、消防院校招生等类型为主,这些均在本科提前批次进行。

有高校招生负责人说,对于个性特长十分突出且综合成绩也很优秀的学生,家长的眼光一定要放远,不要仅拘泥于传统的“裸考”路径。再有,像招飞、招空以及军事院校,对于年轻人的锤炼、对于将来就业,都是十分有利的。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考生来说,“在家门口留学”是他们走小众化高考之路,进而实现弯道超车的又一个不错选择。据来自市教育考试院的消息,近年来中外合作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也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些高校构建了“高考成绩+校测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且在沪招生的高校包括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报考这类高校的高考成绩需达到本市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约500分左右,有业内人士称“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