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小印玺见证古代中国大影响力 电影《狂野时代》获主竞赛单元特别奖 唱响励国之歌  聆听历史回响
第7版:文体汇 2025-05-25
国歌诞生90周年之际,多场主题活动在沪举办——

唱响励国之歌 聆听历史回响

扫码看视频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昨晚,音乐情景剧《励国之歌》在复旦大学相辉堂首演。在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的建筑内,观众在泛黄的历史影像与沉浸式舞台演绎中,回溯国歌诞生的热血历程。前天,作为“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全市精品活动之一,2025年“走进国歌唱响地·纪念国歌唱响90周年”主题活动在黄浦剧场举行。两场活动的最后,观众都纷纷起立,和演员们一同高唱国歌,让慷慨激昂的旋律响彻全场、激荡人心。

回溯国歌诞生的历程

音乐情景剧《励国之歌》(见右图)以田汉和聂耳的日记与书信为重要线索,围绕《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与旋律的创作背景徐徐展开。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石俊联合上戏、上音、立达等多所高校的四十多名师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创排而成。

舞台上,演员生动演绎出词作者田汉在艰难境遇下,愤于民族的危难,挥笔写下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曲作者聂耳怀揣着满腔热血,不辞辛劳、奔波四方,为曲谱注入灵魂。而电影《风云儿女》主创人员许幸之、王人美、袁牧之等,则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以文学、诗歌、音乐、电影等艺术表达为武器,唤起民众斗志的动人故事。

从银幕怒吼到如今的舞台共鸣,变的是时代的艺术表达载体,不变的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民族气节。此次展演不仅是跨越时代的精神共鸣,也是对国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让年轻一代在艺术的熏陶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回到国歌唱响的地方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黄浦剧场(原金城大戏院)首映,其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唱响,犹如一声惊雷划破黑暗,并迅速传播全国,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勇抗战的嘹亮号角。之后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激昂的旋律和铿锵的歌词,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90年前,《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唱响;如今,慷慨激昂的国歌又一次响彻剧场。在黄浦剧场唱国歌,对于观众而言,意义是不同凡响的。活动现场,有党员戴着党员徽章在黄浦剧场前留影,也有人第一时间发朋友圈“晒”出这次活动。

活动当日,“红色故事润我心”艺术课堂成果项目——短剧《童心向党——马背摇篮》在主题活动中展演。此外,“风云九秩·光影鎏金”海派经典影展、“唱响前进的号角”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唱响90周年主题展也同步开启。

5月23日至6月8日,《风云儿女》《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等8部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银幕佳作将于黄浦剧场、和平影都上映。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