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晒出你镜头里的示范区 “创意之眼”发现“诗画江南”
第9版:长三角 2025-07-01
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摄影大赛启动

“创意之眼”发现“诗画江南”

古镇晨绯 孙云逸 摄

乐园嬉戏 王建民 摄

摄影师在姚庄江小橘采风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泛舟姚庄 武悦然 摄

本报记者 毛丽君

真正的“诗画江南”,既要有水墨氤氲的旧时月色,更要有未来已来的科幻质感。过去与未来的交汇和碰撞,在青吴嘉成就了独特的风光。6月30日,“跨域一体·诗画江南——2025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摄影大赛”在示范区最吸睛的跨域地标方厅水院正式启动。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七周年,作为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也进入了第六个建设年。六年来,青吴嘉的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颜值的生态、最江南的文化、创新链的产业,在一批具有含金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加持下,用“示范区速度”刻画出一个又一个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新表情。

这些“新表情”,需要被记录,值得被看见。示范区摄影大赛自2021年启动以来,始终秉持“以百姓之眼观示范区之变”的初衷,广邀长三角地区的市民百姓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用镜头定格示范区发展变化的瞬间,讲述他们心中的示范区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四届大赛共征集到逾千名投稿者的近万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示范区“表情”最真实的记录和呈现。这些体现示范区建设风貌、生态风光、人文风情的作品,为示范区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影像和记忆,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示范区的发展变化。

今年的摄影大赛以“跨域一体·诗画江南”为主题,在延续传统纪实摄影的基础上,首次增设创意摄影单元,鼓励参赛者以创新视角展现示范区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元荡生态岸线的四季变幻,还是西塘古镇的烟火人间,抑或是方厅水院的水韵光影,均可通过独特的创意手法,赋予“诗画江南”更丰富的表达。

今年以来,示范区建设步伐铿锵,制度创新持续深化,重大项目捷报频传,“诗画江南”韵味更浓。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发布体制机制、公共服务领域5项制度创新经验,截至目前,示范区已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方厅水院全面建成投用,“一刻钟跨越沪苏浙”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浦港路大桥通车,苏州南站启用,沪苏湖铁路开通运营,沪苏嘉城际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实现飞跃;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河湖水质持续向好,2024年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级水平,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断面比例达96.2%……“一幅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江南水乡画卷正徐徐铺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卢刚再次向广大摄影家和爱好者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和精湛的技艺,聚焦示范区的新气象、新成就、新故事。”

摄影大赛启动的同时,青吴嘉采风行也同步启动。在青西郊野公园,记录水上森林与生态监测塔的和谐共生;在元荡湖畔,捕捉候鸟翩跹与碧波荡漾的动人瞬间;在震泽、西塘古镇,感受千年文脉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在东太湖畔,见证新兴产业与自然风光的相得益彰……两天一夜的行程里,摄影爱好者们将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表达,记录示范区发展变化的点滴,向更多人讲述他们镜头里的示范区故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