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MISA的螺丝钉 一颗也不能少 就想在银幕上演好普通人
第5版:文体汇 2025-07-12

就想在银幕上演好普通人

采访上海电影演员潘虹

潘虹在《人到中年》中演陆文婷

潘虹(左)在《疯股》中演范莉

潘虹因话剧《繁花》第二季获2023壹戏剧大赏最佳女演员

“因为今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成立80周年。我们这八个人,都曾经在长影留下过一些作品,对我们个人也都是相当重要的作品。于是我们就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我只是八分之一。”近日,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电影艺术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数十年来从事电影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为推动电影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演员潘虹接受了晚报的独家专访,她说:“很感动,也很感激。”

坚持热爱 仍有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看到大家的来信,不禁想起你们参与创作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长期以来,你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对于总书记的肯定和勉励,潘虹说:“岁月真的特别善待我。尽管我人生经历了一路的颠簸,但那些波折和坎坷,真的没有伤到我的元气。我感觉就像总书记说的,在舞台上,在影视剧里,我仍然有梦想,我仍然在渴望,那种对艺术的敬畏,那种渴望在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的强烈盼望,始终没有丢失过分毫。”她回忆说,自己在长影留下过三部重要作品,分别是《杜十娘》《人到中年》和《末代皇后》,“回望那段青春岁月,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为什么我今天还能坚守在银幕上,坚守在戏剧舞台上?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因为让观众的感动、快乐和记住,而体会到作为一名演员的满足和使命,扎定了表演的根。”

潘虹说,她还特别感激一个人:“就是达式常老师,演《人到中年》时,我没有什么名气,还不到30岁,对表演还懵懵懂懂,是达式常老师手把手带着我,摸索到了人物,摸到一个中年女医生的疲惫和困境,让我跟陆文婷产生了真正的连接,让我成为了陆文婷。”即便40多年过去,潘虹仍记得当年拍摄时候的情景,“那几天拍我(陆文婷)最后的告别戏,其实达老师可以靠在床边给我配戏,也不用跪着,尤其以他当年的火红程度。但机器一开,达老师‘啪’一跪,让我一下子要哭了,是作为陆文婷要哭了,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即将离开的不舍,感受到了中年夫妻的那份厚重的感情。”潘虹说,正是有像达式常这样的前辈和同路人,有一代代对艺术有热爱,更有坚守的电影人,中国电影才一路走到了今天,“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感到很光荣。”

扎根生活 始终敬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还说:“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潘虹说:“‘扎根生活’真的是太宝贵的四个字了。”当年拍《股疯》的时候为了演好公交车售票员范莉,她跟着车队卖了三个星期票,还到证券交易所听市民阶层的股民们大侃“股经”。“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把观众当成我的家人,我扮演的角色是他们的影子,甚至是他们。”许多年后,潘虹再拍沪语电影《菜肉馄饨》,虽然目前电影正在后期制作中,具体细节不便多谈,但潘虹对自己的角色亦有期待,“我穷尽自己的一生,就想在银幕上呈现一个个普通人。就是那种最柴米油盐的夫妻,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太平凡了,但他们也有他们的尊严,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爱情,我希望观众可以在《菜肉馄饨》里看到爱情老了的样子。”

电影之外,年过七十岁的潘虹还依旧挚爱舞台,哪怕每一次表演都让她“大汗淋漓”。“从内心来讲,我还是喜欢那些悲剧感极强,或者是喜剧感极强的角色。我喜欢人物有落差,喜欢在舞台上‘放飞’。”潘虹说,对于表演的敬畏让她很难妥协,“那些浮夸的,没那么靠谱的,那就一边待着去。我们应该始终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观众,也敬畏舞台。无论走多远,都不能把自己走丢了。”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