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
杨瀚森将不参加亚洲杯 这次,魔都的球台会带来惊喜吗? 吴敏霞 三种身份背后的人生故事
第13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5-07-25

吴敏霞 三种身份背后的人生故事

吴敏霞一家四口

吴敏霞与学跳水的孩子们 周国强 摄

去年5月,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举行期间,吴敏霞在现场尝试滑板运动 记者 李铭珅 摄

扫码看直播精彩片段

站在3米跳板的边缘,吴敏霞曾无数次凝视那一池碧波。走板、腾起、纵身一跃……恰如这人生之中一次次的转身,再出发。

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创造了中国跳水“奥运五金王”的传奇;如今转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上海跳水队教练,她的人生舞台从跳台延展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昨晚,跳水奥运冠军、中国青少年运动推广大使吴敏霞做客“上观碰碰头·苒情尚体”直播间,与本报记者独家讲述起自己三种身份背后的故事。

五金王

五枚金牌,四届奥运,对吴敏霞而言,有太多的回忆在这三米跳板之上。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19岁的吴敏霞腰部受伤,赛前三周打了封闭针。“第一场就是女子双人三米板,又是和郭姐搭档,压力其实蛮大。”她回忆道。幸运的是,搭档郭晶晶用经验与包容为她撑起一片天,“郭姐让我只管按自己的节奏来,她来配合我。”每次走上跳板前,两人默契的对视成为吴敏霞的力量源泉,“那一眼像是说‘准备好了,加油’”。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本打算退役的吴敏霞发现自己状态反而提升。“随着年龄增长,更懂得与伤病相处,学会在训练中保护自己。”这种成熟让她决定继续挑战,最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以31岁“高龄”摘得第五金,成为中国跳水首位“五金王”。

伤病,也曾是伴随、困扰吴敏霞整个职业生涯的最大敌人——直至今日,运动员时期落下的旧伤,依然会让她在日常工作中感到突如其来的疼痛。“当运动员就是要学会与伤病做朋友,去接受它、改变它而非完全抗拒。”

髋关节严重受伤时,她连走路都困难,却仍要坚持训练。那时的她依靠封闭针缓解疼痛,身上扎满银针,“就好像一只刺猬,每天都能看到针孔不断出现。”她笑称有时候会有错觉,从水里爬起来,“身体就会像个筛子一样,每个针孔都在漏水”。

二宝妈

退役后第二年2017年,她和男友张效诚喜结连理。两人结婚后第二年就有了女儿西西,2022年二月,他们的儿子安安出生。如今,打开吴敏霞的社交媒体,基本都是一家四口的甜蜜日常记录。

昔日赛场上的情绪控制力和处事不惊的性格,如今也带到了生活之中,让吴敏霞收获了智慧的“育儿经”。

家中,吴敏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虎妈”。她允许孩子哭泣,但坚持原则;重视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该严的时候严,但我希望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这种教育理念或许源于她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找到热爱并坚持,比盲目追求成绩更重要。

两个孩子带给她的不仅是称呼的改变,更是与世界相处方式的革新。“每天都很充实,孩子们的暖心举动总能给我力量。”谈起女儿用稚嫩笔迹写下的“妈妈,我爱你”,谈起姐姐主动照顾弟弟的温馨画面,她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

吴教练

兜兜转转,如今的吴敏霞,回到了最熟悉的上海跳水队,成为一名一线队教练员。在上海游泳馆,经常能看到她带着年轻队员训练。

“现在的训练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多了。”她坦言,通过视频录制、模拟分析,让训练变得更精准。但她始终认为,基础训练的核心未变——“数量产生感觉,感觉带来提升”。

面对个性迥异的小队员,吴敏霞有着独特的沟通智慧。对喜欢表现的孩子,她会创造展示机会;对内向的队员,则给予更多鼓励。“每个运动员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人生如跳板,起跳时的勇气,空中的优雅,入水时的果决,吴敏霞在每个阶段都展现出令人赞叹的姿态。

从奥运五金王到跳水引路者,吴敏霞完成了华丽转身。当被问及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建议时,她的话语朴实而深刻:“先找到自己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这何尝不是她人生的写照——在跳板上找到热爱,用坚持铸就辉煌;在母亲角色中发现快乐,用智慧陪伴成长;在教练岗位上传承经验,用专业培养新人。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