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个“刑警803”主题日到来之际,今天,上海警方交出一份“平安成绩单”:刑事案件发案持续下降,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实现抢案全破,入户盗窃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中山北一路803号,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大楼里一个个忙碌的场景,便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青春803”立新功
只是不小心帮朋友点了投票链接,自己的京东账号就被盗了?前不久,市民吴先生在收到信用卡对账单后发现莫名其妙多出一笔5800多元的费用。经过核对,自己的京东账户被人下单了一箱高档白酒,收货地址为江苏淮安的一个小区。吴先生怀疑自己的京东账号被他人盗用了,遂报警求助。
在实战经验丰富的探长、老侦查员的带领下,“青春803”突击队的青年民警们自告奋勇,主动聚在一块儿,利用空余时间展开综合研判。通过分析,大家最终认定这是一起隔空盗窃案。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社交平台账号,再将钓鱼链接伪装成投票链接进行群发,一旦有人扫码或点击链接,就会跳转至填写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的界面,看似是为了规范投票行为,实则是在被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盗取了京东账户。”刑侦总队五支队探长庞连彪告诉记者,他作为“青春803”突击队的一员,也是本案的主办之一,已和队员们将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并对上下游犯罪开展深挖调查。
“我们集结了155名青年刑警,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青春803’突击队,让他们全流程参与到办案的各个环节,成为案件的‘主办’,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而培育起‘上海刑警803’的人才梯队。”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队长、团工委书记李阳介绍。
科技赋能显威力
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一份撕毁的通讯录、一只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个吃剩的水果残骸……23年前,宝山区某小区出租屋内,一名女子被人杀害。尽管在现场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凶手身份成谜。
“近年来,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将科学技术、数据应用与侦查工作融合,将纸质化的积案材料建立了数字化‘一案一档’,创新图像技术侦查破案。”刑侦总队一支队探长陈浩透露,转机出现在2024年2月,警方发现这起命案遗留的生物物证与江苏警方正在侦办的一起盗窃案件存在关联。至此,尘封的物证终于迎来了“开口说话”的机会。经过交叉比对后,警方确认该生物物证是已故村民沈某的,且具有排他性,这起尘封了23载的命案终于真相大白。
在助力打击破案之外,科技的赋能也为“团圆行动”架起了寻亲桥梁,用科技照亮回家路。数据显示,通过“快速检验、即时入库、循环比对”的工作机制,上海警方已助力230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
打赢反诈新战役
“闵行华山西院附近,夏阿姨疑似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手机已被远程控制……”
“浦东航头一小区内,蔡先生疑似遭遇‘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已向涉诈账户转账……”
在上海市反诈中心一条条实时指令的背后,是全市公安民警齐心协力,日复一日上门开展反诈劝阻工作的点点滴滴。
当前,虽然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但刑事犯罪网络化、产业化、国际化特征突出,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式诈骗发案数占刑事案件发案总数的50%以上,打击治理形势严峻复杂。
如何更全面地普及反诈知识、更精准地拆解最新电诈犯罪手法,成为摆在“刑警803”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过去,刑警直面的是刀锋的惊心动魄,要靠着“铁脚板”走千家万户,而今,他们更需要在网端之上,与诈骗分子展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市反诈中心日均产出潜在被害人预警信息30余万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并通过资金防阻体系为人民群众避免了近24亿元的损失。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