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老友”牵“新秀” 看到的一切远超预期 真金白银精准覆盖大中小型企业 重大进展 “黑白照”进步为“彩照”
第2版:要闻 2025-08-05
拉美青年创业者团访沪谈收获——

看到的一切远超预期

7月2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接待访华的拉美青年创业者团共30人到达北京,于29日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后开启了中国之行。昨天,他们在上海与复星基金会座谈交流,参访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出席首届中拉企业家与初创企业聚会。

来自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的这些团组成员,大部分为拉美地区初创企业创始人或CEO。他们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站在浦江西岸的外滩金融中心,遥望浦东陆家嘴城市天际线,拉美青年创业者们感慨万千,对本次中国之旅充满期待。

一次“和而不同”的深度交流

“眼前看到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玛莉亚·加斯塔尔迪是阿根廷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专业研究员,昨天上午访问复星基金会时,她以陆家嘴为背景留下打卡照。玛莉亚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来华访问的第十天,从北京到义乌,再到上海,接下来还要去杭州等地,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只为见证这个国度的真实一面,连日来的见闻让她深感不虚此行。

“有一点让我感到震惊,接触到的所有企业、投资机构都非常热衷于对接拉美企业,开展跨国合作。”玛莉亚说,她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距离从来不是问题,因为只有面对面交流之后,才会发现彼此的相似远大于不同,对于友谊与合作的期盼,也是出奇的一致。

在交流环节,多位拉美国家创业者分享了感悟。该团组的发起者,阿根廷—中国民间合作协会创始人迭戈·马尔克斯在发言中表示,建立这一组织,以及多次组团访问中国的原因,是他相信这是一个相互连通的世界,彼此不同的人们能够携手打造一个和平美好的未来。

“在中国,我常常体会到‘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迭戈表示,如果能保持更加开放心态,客观看待差异、平等相待、彼此倾听,或许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灵感,找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众和平共处、和谐相待之道。基于这一理念,迭戈正在设法扩大拉美国家的“中国朋友圈”,邀请越来越多的友好人士来华访问。

一场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

“在我的经历中,凡是接待过的来访拉美国家的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中国、不喜欢上海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乌拉圭出口商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任磊从小在阿根廷求学、工作、生活,对于拉美国家的情况非常熟悉,也与许多当地朋友常有往来。在她看来,中国与拉丁美洲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合作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拉丁美洲有着33个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是全球贸易版图中极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从车厘子到鲜牛肉,从原木到大豆,再到各类矿产,来自拉美的商品成为提升中国百姓生活品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而来自中国的各类商品,也成为拉美国家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2024年中拉贸易额突破5184.7亿美元规模。

任磊告诉记者,以往因为相隔遥远,以及西方构筑的信息壁垒,拉丁美洲国家的人民曾经对中国缺乏了解。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拉美人来到中国一探究竟,上海往往是他们的首选第一站。他们对中国的一切充满好奇,并且看到了未来与机遇。

任磊表示,她服务过许多拉美企业家,他们带着订单或需求来到中国,满怀合作热情。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企业家也对拉美市场报以厚望,找到她了解相关情况的人络绎不绝。“中拉企业家双向奔赴,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体现。”

相距遥远对于中拉交流交往而言,无疑是短板,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优势,意味着合作潜力还很足,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任磊说,中拉合作提速,推动民间互访无疑是极为有效的举措,当刻板印象被眼见为实所改变,陌生感也会被友好的微笑所消弭,在这一基础上定会创造更多的机遇与惊喜。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