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文博讲解员
人工智能(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生活,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将这股智慧风吹向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领域。
昨天,2025年上海市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交流会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一系列“黑科技”已经或即将应用于文博场馆,为市民游客带来更酷、更有趣的文化体验。
从观赏文物到沉浸展览
得益于AI技术,未来上海各个文博场馆里的文物将被赋予生命,以更生动、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呈现在眼前。
在“消失的法老”沉浸式展览中,观众可以“亲身”探索胡夫金字塔的内部,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魅力。“数字一大”项目则利用VR技术,将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变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之旅。
2018年,上海博物馆建成全国首个全面基于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2021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本市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风起洛阳”沉浸式体验、“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深度沉浸探索”体验展、“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全国首个LBE VR红色文化沉浸展等一批标杆项目,借助AI实现文物数字孪生与跨时空叙事,使中华文明在算法赋能中焕发新生,为城市消费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从智能导览到专属讲解
交流会现场,上博的青铜器小宠物“小铜”为大家导览文物、指引路线,观众戴上AR眼镜,就可以观展导赏两不误。
多家科技企业也都展示了各自的AI“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商汤科技与傅利叶机器人合作,通过搭载“日日新”大模型的GR-1机器人,生动讲解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汇丰铜狮与物华号百子大礼轿等珍贵馆藏,吸引众人驻足围观。
国产AI大模型MiniMax现场再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盛典中圆明园十二兽首在AI驱动下化身乐师奏响《浮光·十二兽首归来》,以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通过“海螺”大模型“复活”的震撼场景。
风语筑以近期最新科幻文旅项目“在水一方”为例。该项目以“三体·未来学院”为核心,把远离城市核心区的场馆改造为新文旅目的地,荣获2025年度“最受欢迎科幻体验奖”。
从跨界合作到科技守护
上海的文博机构和科技企业正在积极联手。上海博物馆将与百视通合作,共同打造融合AI和超高清技术的数字孪生博物馆。
中共一大纪念馆则计划开发一款名为“初光”的AI大模型,与中国电信签约共同开发“数字一大”。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携手四家科创企业,将在空间扫描、敏捷式采集建模、数字版权保护与智能导览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上海文物商店)收藏保管的文物也在探索可移动文物语料库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上海文物建筑与人工智能协同研究中心”项目,致力于用AI技术来诊断和保护文物建筑。
企业与文博机构积极探讨AI赋能业务的多样可能。傅利叶机器人展示了具身智能为文博场馆带来的创新体验。《神秘的西夏陵》VR大空间项目于2024年9月落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后,也吸引了众多观众体验。未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持续推动“AI+文旅”的深度融合,让市民和游客感受科技与文化交融共生的海派新图景。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