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1时37分,新疆石河子花园机场的夜空中,一架特殊飞机划破夜幕、稳稳触地,在起落架与跑道接触的轻微声响后,等候在旁的医护、工作人员即刻上前——我国首架“五官健康C909飞机医院”演示飞行首飞成功,这一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空中移动医疗平台”,正式开到了边疆百姓身边,为“健康丝绸之路”注入新内涵。
这架飞机集成移动诊室、综合检查、培训实操、5G远程会诊等功能,9月5日至7日,首次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国际先进水平诊疗设备,让49名患者在家门口的飞机上体验到先进的、一站式诊疗流程。此次“空中健康丝绸之路公益活动—五官健康C909医疗机演示飞行”,由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公益支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健委、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花园机场等十余家单位协同参与。
走近飞机,舱门开启的瞬间,一个布局紧凑却功能完备的“五官健康医院”映入眼帘:舱体被划分为登记咨询区、眼科诊室、耳鼻喉科诊室、患者候诊区、眼耳鼻喉科检查区、5G远程会诊区、实操培训区七大功能区,能实现机上“筛查—诊疗—康复—会诊—培训”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舱内配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眼前节分析仪、电脑验光及眼轴测量仪、增强现实视觉训练平台、裸眼3D显示屏、手持式眼底照相机、手持式裂隙灯、压平眼压仪、5G远程会诊裂隙灯、耳鼻喉内窥镜系统等十余类诊疗设备,均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主或合作研发,尽显“中国制造”实力。
9月6日上午,36名眼耳鼻喉科患者率先走进“飞机医院”,完成就诊、检查、诊断全流程。昨天上午,十余名疑难病患者在此完成精密检查与会诊,其中一位眼内镜术后患者,通过国产5G裂隙灯,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连线4000多公里外上海的主刀医生钱宜珊为其复查,首次实现沪疆跨区域飞机医院会诊及实时术后监测,既是技术破壁,更是跨越千里的信任连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还通过“飞机医院”开展专科能力培训,使16名新疆基层医生无需长途奔波,就能学习先进诊疗理念与技术,还可在专家指导下上手操作设备,助力其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