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尤今
多年以来,以自助旅游的方式足履天涯,最令我头痛的,莫过于语言的不通。因此,每次出门,我总随身携带各种外文(如西班牙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印尼文、土耳其文、保加利亚文、丹麦文、瑞典文等等)与英文互译的字典,以便与当地人沟通。然而,从字典查单词容易,要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就煞费周章了;许多时候,还得借手势打哑语,才能勉强表达意思。
有一回,我和日胜到巴基斯坦旅行,在市面上找不到乌尔都语与英语对照的字典,结果闹出不少笑话。印象最深的一回是,我们想去逛骆驼集市,司机不谙英语,我们又不会说乌尔都语,鸡同鸭讲,折腾老半天仍旧不得要领。情急之下,我不顾形象地张嘴模仿骆驼粗犷的叫声,可司机依然一脸茫然。这时,日胜提醒我:“你画只骆驼给他看呀!”我依言照办,司机一看,猛猛点头,踩下油门。我脑海里浮起了一个风沙迷蒙的场景,然而,让我觉得纳闷的是,车子居然驶进了闹市,而且,转入了一条人声鼎沸的巷子,正觉疑惑,司机倏地停车,口中咕哝几句乌尔都语。我探头一看,顿时笑到岔气——那竟是一排卖鸡的摊位!他居然把我画的骆驼看成了鸡!从未想过,自己的画技竟是如此拙劣!
不到黄河心不死,我又使出浑身解数,画了几只骆驼,他一看,以手猛拍额头,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我心中暗喜:嘿嘿,总算修成正道了。谁知车行不久,他又停下,示意我看,哎呀,居然是一家鸟店!我画的骆驼,竟成了他眼中的飞鸟!诸如此类的乌龙事件,屡见不鲜,导因就在于双方语言不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旅行,虽然对于当地的第一语言(阿拉伯语)和第二语言(法语)一窍不通,然而,我仿佛长了一双翅膀,处处畅行无阻;甚至无需他人翻译,我也能与当地人海阔天空地闲聊。
我倚赖的,是人工智能翻译器,再配合谷歌图像功能,双管齐下,无往不利。到餐馆点菜,我可用翻译器清楚表达对烹饪的各种细节要求,交由服务员转给厨师。比如:“请为我烤一条全鱼,保留鱼头和鱼皮,内脏清除干净。”点牛排时,则说:“煎七分熟,不要见血。”点鸡时强调:“微辣,千万别放孜然。”不论什么要求,透过翻译器,总能如愿。这在以前来说,不啻是痴人说梦呀!
然而,翻译器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偶尔也贡献点笑料。有一次,在旅馆附设的餐厅用餐,刚坐下,服务员便趋前问了一个问题,我听不懂,她在手机上写了一句阿拉伯文,翻译器显示的中文竟是:“你拥有多少栋房子?”我一愣,心想:“哎呀,我又不是超级富豪,怎么可能拥有几栋房子!再说,她又岂能问我这么私人的问题?”鼓捣了老半天,原来她问的是:“你的房号是多少?”哈哈!
在这家旅馆住了好几天,大家熟络了,服务员透过翻译器问我:“我听说新加坡国富民安,你能不能帮我在那儿申请一份工作?”
嘿嘿,她居然用翻译器来求职!
这翻译器,真是个神器啊,它帮助世界子民拆除语言藩篱,人人心声相通,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