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夜读散记 载月归(石膏拓彩版画) 从前珈园有个小伙 难忘的“抗战”经历 笑对一切 AI夏令营
第12版:夜光杯 2025-09-11

从前珈园有个小伙

蔡小容

我每天早晨出门上课都会经过珈园教工食堂。我常想起从前的一个小伙子。

从前是指四五年之前的十多年间。档口那里三个人工作,里面两个人负责备料和烹煮,他站在窗口,负责的事情最多:接待,询问每个排队的人吃什么,然后在卡机上打上金额数字;顾客刷卡,他再告诉里面的人顾客要什么;等各种不同的面、粉、馄饨、饺子起锅了盛在碗里,也是他一一给碗里加上各种调料,把成品递给顾客。我注意观察过他的工序,他以五人为单位,每次询问队伍里的五个人并收款,然后按顺序告知他的两位搭档这五份的品种,搭档将五份的原料下锅烫煮再捞出盛在碗里,依次排列在案板,他再一一按品种所需加上不同的调料。调味是一碗面食的关键。如果是热干面,佐料就是:生抽、老抽、醋、卤水、味精、胡椒粉、萝卜丁、酸豆角、葱花、香菜,再以一勺芝麻酱收尾。有的人要辣,有的人要不辣,有的人要微辣,有人不要葱,有人不要香菜,有人在这里吃,有人要打包。如此繁杂,他记得清清楚楚,做得一丝不乱,动作麻利,手法漂亮,礼貌用语也从不省略:“老师,吃什么?”随之输入金额,继以一个礼貌的手势示意刷卡。偶尔有人拿到成品质疑:“我要的是粉,怎么是面?”他应对:“您说的是面。如果您说粉,我肯定会问宽粉细粉。”对方狐疑地想了一会,把面端走了;如果坚持要粉,那就重新做。

其他人也都很注意他,排队时大家都凝神观演他的神乎其技。他的工作量比里面的两个人加起来还多。曾听人议论:那个小伙子,非常能干,他干的活儿别人干不来。有一回一对老年夫妇来吃早点,因小伙子那天不在,十分失望,老先生坐下后不断地嘟囔:“小伙子不在。小伙子不在。”他憋屈地吃着不是小伙子调的面。

武汉人过早品类繁多,市井中多的是绝味早点,珈园难去比拼,武大的老师来珈园过早,更多是为这个熟悉又近便的地方,尤其是这个熟悉的能干小伙。我口味平淡又偏狭,早餐经常吃的是馒头发糕之类,十天半月才吃一次武汉最负盛名的热干粉面。而每年秋风起时,气温大降,我必吃一碗珈园的牛肉豆丝。小伙子调制的,他好像也认识我。后来再没有吃过那么美味的牛肉豆丝。

忽有一天珈园换了一拨人,小伙子和他的搭档们都撤走不知上哪儿去了。各食堂也纷纷装修改造,半自助,人隐退。我很想知道那小伙子现在在哪儿,是否仍然以某种形式在施展他仿佛是“砉然响然,奏刀騞然”的好身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