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临港“星环”轮廓初显 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规则调整 汽车置换补贴政策修订更新 契诃夫在上海 发现2个新物种149个新记录 黄浦江首座悬索桥明合龙
第5版:上海新闻 2025-09-11

契诃夫在上海

邵 宁

上个周末的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两场演出座无虚席。来自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万尼亚舅舅》首次来到上海,这部已故戏剧大师图米纳斯的作品真实、怪诞而深刻,演员功力深厚,赢得众多掌声与喝彩,演出结束,长时间的谢幕,甚至有观众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月之内在东艺上演的第二出契诃夫名剧。8月中旬,莫斯科艺术剧院带着《海鸥》来了,舞台上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树林和湖水,海鸥飞过,溅起点点水花,留下了契诃夫式的忧郁。这家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办的剧院,成名作便是《海鸥》,此次将带有海鸥图样的大幕也搬来了!再早些时候的4月,法语话剧《樱桃园》在文化广场上演,同样出自契诃夫笔下的这部名剧由著名影星于佩尔领衔主演,舞台和表演都现代感十足。

在上海一次次遇见契诃夫,是什么样的感觉?

有些熟悉。契诃夫的戏剧也曾由中国院团上演过。看契诃夫的戏需要耐心。剧中没有狗血剧情,没有悬疑反转,展示的是普通人平淡的日常生活。舞台上,人们吃饭、打牌、散步,人们恋爱、聊天、发牢骚……可是,这些平淡的生活写照却被内在的光芒所照亮了。所幸,上海剧场里的观众能够理解这一切。隐藏在平淡生活之下的激情潜流,打动着每一个观众。

也有些陌生。因为这几部剧是用俄语和法语演的。不过,这一点也难不倒上海观众。得益于“亚洲演艺之都”的打造,多年来,来自世界各国的高水准音乐剧、歌剧、话剧汇聚申城,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鉴赏力的成熟观众,也让观众习惯了多语种的外语演出。

更多的是共情和共鸣。在社交平台上,剧粉们纷纷发布谢幕视频、与演员的合影,热烈讨论着演员的演技、导演的处理、音乐和道具的运用……有人感慨契诃夫的伟大,“既有看透人生真相的智慧,又常怀对世人的温柔之心”;有人说,剧中人“对麻木生活的绝望”和“对卑劣、庸俗的厌恶”,让他们共情;还有人说,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我们终将带着感动与微笑回望现在的不幸。”

著名导演陈薪伊说过:没有观众就没有剧场艺术。“契诃夫在上海”的热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