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本报8版刊登《Z字形路口逆行对冲险象环生》一文,反映杨浦区包头南路与佳木斯路路口交通状况复杂,道路中央的隔离栏挤压非机动车过街空间,导致非机动车对冲现象频发,安全隐患突出。报道发布后引发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实地考察实施整改方案,打开隔离栏、增设斑马线等措施优化了路口通行环境。
包头南路是一条断头路,南北两段被一条通道隔开,通道内设有一个标准化菜市场,这使得该路口在佳木斯路处形成独特的“Z”字形,佳木斯路中央还设立一道长约60米的隔离栏。由于包头南路向北连通杨浦中原地区,该路口交通流量居高不下,其中非机动车流量尤为突出。但从包头南路向北通行的非机动车要进入通道,都习惯于从路口直接涌入对面非机动车道,逆行十余米后再转入通道内,与由北向南行驶的非机动车在狭窄空间内形成对冲,极易发生挤压碰撞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报道刊发之后,杨浦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路口交通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实施了一系列整改方案。记者现场看到,在佳木斯路对着通道的位置,道路中央原本封闭的隔离栏打开了一个缺口,增设了斑马线和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路口上方还加装了一组红绿灯,从包头南路向北通行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需要先在路口右转到斑马线处,再等待绿灯亮起过街进入通道,不用再像之前一样进入对面非机动车道逆行,消除了对冲安全隐患。同时,对面车道的机动车停车线,也向后移位了十多米的距离,与通道入口平齐,对该区域非机动车的通行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优化了通行环境。
经常在该路口通行的市民袁先生表示,优化之后,无论是行人过街还是非机动车过街,都能够按照指引有序通行,再也不用担心车辆对冲发生碰擦,安全感大大提升。
本报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