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国士》剧照 秦彩斌 摄
扫码看话剧《国士》
1945年6月面对毛主席提出“历史周期率之问”的黄炎培,其次子黄竞武在上海解放前被国民党残酷迫害至“口目洞穿、手足残断,活埋致死”。黄炎培在日记中,对此事涉及甚少……今晚,聚焦这位我国两个民主党派——民建、民盟以及中华职教社创始人的话剧《国士》,将在上戏实验剧场上演。该剧发展了三个版本,今晚上演的话剧版特地挖掘了他作为父亲的内心,以戏剧手法呈现其与次子阴阳两隔的深情“对话”,颇为动人。
该剧导演、上戏电影学院副院长、民建市委委员董健透露,早在2018年黄炎培诞辰140周年之际,他了解到其生平事迹,深受感动,萌发了排一部剧的念头。当时条件有限,所以先发动上戏10多位民建会员排演了一部朗诵剧《黄炎培》。剧中重点呈现了黄炎培访问延安,与毛主席在延安窑洞有关历史周期率的对话,令人深思。当时演出效果很好,并成为思政课的生动案例。
以朗诵剧为基底,2021年3月,上戏戏文系副主任李世涛副教授丰富了剧情和人物,创作了话剧版《国士》。该剧以“黄炎培三别上海”为故事主线。“一别”是1903年黄炎培被清政府以革命党罪名逮捕入狱,被营救后流亡日本;“二别”是1927年蒋介石以“学阀”之罪妄图暗杀黄炎培,他不得不避于旅顺;“三别”是1949年黄炎培受毛主席之邀,前往北京共商建国大业……“三别”的尾声,则是他与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次子黄竞武“阴阳两隔”的“诀别”——事实上不曾发生,但是在他心底里一定发生过。在这里,黄炎培的发问:“儿子,你疼吗?”令人潸然泪下。
今年,是民建成立80周年;也是上戏建校80周年。因而民建上海市委与上戏复排话剧《国士》。“国士”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国士无双”,意为一国里独一无二的人才。今晚起上演的新版《国士》以“情境、心境、意境”,三境交融的方式,折射出人物命运,更深入到对人性、信仰与时代精神的探讨。
董健作为“无障碍戏剧”的发起者,还为《国士》制作了无障碍版——首先,在剧情呈现上融入了更多音效和场面叙述,其次在现场表演的时候依然让演员完整上演该剧,使得全盲和半盲人士都能“看”到话剧。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