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就业难,但仍有很多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年轻人坚信,一定会找到用武之地。这是昨天下午发生在2025张江高科“895人才汇”上海专场会上的可喜景象。
“青创政策”吸引人才
设在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这场活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先是在报告厅内开大会,上千个座位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大学生求职者,连左右两边和中间的过道都挤满了席地而坐的听众。
在由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主办的青年人才政策宣介会上,浦东新区人才服务中心详细解读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即“浦东青创15条政策”,其中特别提出到浦东创业的青年人才“可获得企业注册、投融资对接、人才招聘等创业公共服务以及‘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等金融服务。入选浦东‘明珠计划’或张江科学城高成长性青年科创项目,可获得创业补贴或资助”。
博士生小王是一早从南京坐高铁赶来的,他说,“我特别看重‘青创15条’里承诺的政策,对在站博士后有50万元的综合资助,全方位支持他们的科研工作,并帮助落实安居。张江一直是我十分向往的工作地,我攻读的通信专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高新科技最有“人缘”
会上,智联招聘分享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尤为引人关注。中芯国际、盛美半导体、博通集成等近30家行业龙头企业前来寻觅英才。上海赛西科技副总经理郝立超推介的脑机接口、量子通信、低空经济等项目特别有“人缘”,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求职的核心竞争力就在自己的手里,就看掌握的知识技能是不是能精准对接高新科技的发展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26届硕士研究生小张说:“我是学制造业集成电路专业的,主攻硬件制造工艺。这次活动现场提供的500多个岗位覆盖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软件与应用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许多岗位正好契合了我的专业强项。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毕业生更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要把岗位瞄向最前沿的科技产业。”
求职关注产业方向
据悉,自2020年首届“895人才汇”成功创办以来,张江高科已连续5年举办这项活动,逐步形成了政府职能部门、高新企业、名牌高校联动的“人才闭环”。昨天的“人才汇”邀约专攻集成电路方向的青年才俊,还首次增设了AI模拟面试区域。
在随后举行的企业与求职者双选洽谈会上,记者发现大学生们提问最多的不是薪资、待遇、工作环境、落户条件等,相当多的求职者关注的是企业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核心技术的迭代周期以及研发团队的状况等问题。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生小张说:“以现在最热门的机器人产业为例,其实不是靠一两个研发人员单打独斗就能一鸣惊人的,智能算法领域更需要团队合作。”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