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美国安全“保护伞”在中东地区“漏雨” 总统权力大 议会碎片化 法国总理沦为“易耗品”
第15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5-09-18

美国安全“保护伞”在中东地区“漏雨”

王利莘

王利莘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以色列9日针对卡塔尔境内哈马斯高层的袭击行动,引发国际社会强烈震动,将美国地区盟友的不安全感推至高峰。

这是本轮巴以冲突中首次有停火协调者直面安全威胁,也是以色列首次兵锋直指与美国有密切军事合作的海湾国家首都,美国为中东盟友提供的所谓安全“保护伞”已然“漏雨”。

“弹簧卡扣”失灵

讽刺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访问卡塔尔前,有消息称卡塔尔计划赠送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747-8”客机,彼时特朗普便以美国“送出免费的东西(安全保障)”作为礼尚往来、美国“应当接受”这份厚礼的理由。

如果将美国为中东盟友提供的安全保障比作“保护伞”,在美国中东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以色列就是“伞柄”,美国军事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全球投射能力则构成“龙骨”和“伞面”的强度和规模。

然而,远在华盛顿的白宫即便将手放在控制按钮上,操控着“伞柄”上的“弹簧卡扣”,也难以及时调校,在多点危机并发时更显被动。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和整个中东始终缺乏清晰、稳定的战略规划。卡塔尔遭以色列袭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特朗普政府对于平衡和约束盟友,既缺乏决心也缺乏手段。这或许也为以色列提供了行动“窗口”。

而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有多个不愿收缩军事行动的理由:其一,先发制人,在扩大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同时,在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方向“以打促隔”,预先阻断火线联动;其二,传递“不妥协”的信号,回应国内极右翼强烈拒绝谈判的声音;其三,全面施压,希望通过“多点出击”制造“随时可升级”的谈判氛围。

卡塔尔“很受伤”

以色列针对卡塔尔的袭击,在卡塔尔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均造成巨大震动。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迅速表示,“整个海湾地区都处于风险之中”,正与地区伙伴商议“集体回应”,卡塔尔将采取“全面”回应,并召集地区紧急峰会。而面对试图撇清关系的美国,以及“是否被美国背叛”的提问,默罕默德表示“不能直言”。

需要看到的是,卡塔尔与美国安全合作密切,其调停角色也深受美国战略牵引。

首先,美卡防务合作制度化,在反恐等方面情报合作深入。2022年,卡塔尔被美国拜登政府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在情报和资源共享上享有更广泛的权利。

其次,卡塔尔境内部署着大规模美军力量。乌代德空军基地常年驻扎数千至近万名美军官兵,既是中东规模最大的美军基地,也是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沿指挥枢纽。

再次,卡塔尔已购入先进美制防空反导系统。美国国防部1月报告显示,卡塔尔是美国全球第二大对外军售合作伙伴,近期购入包括综合防空反导系统(含“爱国者”远程导弹系统、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和“AN/FPS-132”预警雷达等),使得多哈此次突然遇袭尤为吊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卡塔尔最初是顺应美国需求承担“中间人”职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哈马斯被美以定性为恐怖组织,三方缺乏直接对话管道。而卡塔尔官员表示,该国为美国与哈马斯搭建间接沟通机制已有十余年。

如此看来,“伞柄”上的“弹簧卡扣”卡住,令美制“保护伞”难以撑开,“伞面”裂痕显现,“漏雨”严重。

增加不确定性

当然,以色列的一系列举动未必指向彻底关闭停火谈判的大门,只是延续“以实力促和平”的方针:在明知难以彻底歼灭对手的情况下,扩大战果以尽可能抓取最丰厚的谈判筹码。然而,面对一张连中间人都受伤的谈判桌,还有谁愿意坐下?

中东“弹雨”未熄,以色列近期的一系列袭击又制造了新的不确定性,且对地区安全秩序造成的深远消极影响远未完全显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