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4日 星期六
千企供3.5万个岗位促学子就业 吉伊卡哇内地首店开业即火 大熊猫龙凤胎亮相  动物萌宝集结 推动“单位风景”渐成“城区风尚” 上海首个养老本科专业开学
第4版:上海新闻 2025-09-28
杨浦区引导更多文明单位参与多元共治

推动“单位风景”渐成“城区风尚”

编者按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积极推进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打造新时代上海城市文明样本,2025年,市精神文明办持续深入组织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创建主体开展“建设最佳实践地 文明创建新作为”主题系列活动。文明单位“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作为子活动之一,发动全市文明单位把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落实在第一线。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区、各系统响应积极,成效明显,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上海各级文明单位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积极探索和最新成果。

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的过程中,杨浦区将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持续深化“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推动各单位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服务群众、赋能发展、融合共治的生动实践。

作为高校、大厂、互联网企业集聚地,杨浦区积极引导美团等十余家互联网企业参与文明创建,成功创成全国、上海市文明单位,实现“线上线下同心圆”。各单位主动融入城区发展大局,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治理共参,推动文明创建从“单位风景”转化为“城区风尚”,为人民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活水。

文明创建不仅在于制度建设,更在于营造氛围、融入日常。今年5月,杨浦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文明生活节,邀请美团骑手、科创“科技红娘”、青年中医、B站UP主等多元主体登上“城市文明开放麦”,以幽默、科技、艺术等形式传递文明理念。20余家文明单位联合推出健康、文化、生活三大主题服务,发放5万张优惠券,助力文体商旅展,推动“文明实惠”可见可感,让“文明成为生活方式”。

此外,杨浦区各文明单位还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养老服务、文化传承、公共阅读等领域探索出惠民新路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创新“党建+养老”模式,组建“夕阳守护者”党建联盟,联动多家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开设“住院绿色通道”提升应急效率。院内打造代际共融“活力场”,开展“祖孙非遗共创”等活动,促进文化传承与美德弘扬;与区看守所合作“薄荷电台”,以红色故事感化在押人员。长白新村街道依托228街坊更新项目,组织多元志愿宣讲团,通过中英文双语讲解、原创话剧等形式讲述工人新村变迁,使其不仅成为本地居民的“记忆坐标”,更是国际友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窗口”。杨浦区图书馆着力构建儿童友好、残疾人友好的阅读新空间,打造“家+书屋”并在全区辅导建设9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成残疾人友好型图书馆,年服务超5000人次。“YOUNG书房”全年开展活动500余场,线上线下受益373万人次,打造了普惠与个性并重的公共文化服务样本。

下一步,杨浦区将继续引导更多文明单位在服务民生、传承文化、参与治理中展现担当,谱写文明单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赵菊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