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鸟飞来节节高?啥鸟飞来像剪刀……”昨晚,随着一曲《江南组曲》联唱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响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见上图)拉开帷幕。这场汇聚了长三角乃至云南德宏特色民歌的盛筵,让观众沉浸在水乡的温婉与田间的质朴之中。
舞台上,五位年轻人“你来唱我来和”,用时尚的旋律演绎着新编民歌《问花名》。平均年龄35岁的他们,来自朱家角镇的各行各业——有青年业余流行歌手、横江村村干部,还有上海城市推荐官和青年键盘手。在决赛时,他们就大胆跳出传统演唱框架,以“老调新唱”赢得广泛共鸣,最终斩获“最江南”演绎大奖。著名音乐人彭程被他们的创意打动,特意为他们改编了歌曲,让这首经典田山歌在展演中焕发出现代气质。
而朱家角田山歌传承人徐银珠及其团队带来的《水乡姑娘山歌多》则以原生态吴侬软语和高亢明亮的女声合唱,展现了江南民歌最本真的质朴与纯真,荣获“江南风”演绎奖第一名。朱家角镇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抓传承,让传承人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民歌;一边抓创新,在传统基础上改编,吸引更多年轻人。虽然《水乡姑娘山歌多》的年轻改编版未能获奖,但这份探索的热情让人动容。
崇明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品香和徒弟王士菊对唱的《山歌好唱口难开》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用醇厚质朴的原生态唱腔,将崇明山歌曲调的婉转悠扬展现得淋漓尽致。展演现场,四个区的民歌传承基地用方言共同演唱了这首歌,让吴地风情跨越地域,交融共鸣。
44岁的沈杰是松江新浜山歌最年轻的市级传承人,他在决赛中独唱的《庄大姐》选段,以高亢的嗓音和起伏的旋律,展现出江南民间叙事诗的独特魅力。为了传承新浜山歌,他不仅编撰了包含二维码的成人教材,还积极推动家族传承——正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的儿子也已会唱新编山歌《唱唱我伲农民幸福梦》。
当“传统内核”遇见“青春表达”,江南民歌正焕发新生机。正如评委所言,没有什么比年轻人演绎的民歌更能俘获年轻人的心;专业力量的介入与多元的探索,也让江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