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门诊大厅演奏乐曲
国庆前夕,记者走进瑞金医院黄浦院区门诊大厅,此时这里尚未被就诊高峰的忙碌完全笼罩,65岁的沈慧芳已穿着标志性的彩虹志愿者马甲坐在钢琴前,指尖落下,《茉莉花》的悠扬旋律缓缓流淌,不少就诊的患者放慢脚步,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这是瑞金医院延续13年的温暖日常,而像沈慧芳这样的老年音乐志愿者,正是这份温暖最坚定的守护者。
自2012年瑞金医院在上海率先开展钢琴演奏志愿服务以来,13年间,数百名志愿者用琴声编织疗愈网络。
感同身受的守护
沈慧芳的“抗癌共情力”
“您能弹一首《生日快乐》吗?”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沈慧芳正在门诊大厅演奏时,身后传来一个略带颤抖的声音。她回头一看,一位中年男士眼神里满是期待。“当然可以。”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男士轻轻跟着哼唱,曲终时,他突然红了眼眶:“今天是我生日,可我刚被确诊癌症……”
听到这话,沈慧芳的鼻子一酸——很少有人知道,她不仅是音乐志愿者,更是一名癌症患者家属,已陪伴丈夫走过4年抗癌路。抗癌路上,沈慧芳一直把琴谱带在身上,每当爱人很不舒服的时候,她就弹一些舒缓的曲子给他听。
“我的爱人每个月都要到瑞金医院接受肿瘤治疗,每次病情危急时刻都能平稳度过,正是受到瑞金医院医护的精心照护才能生活如常。”带着这份感恩,沈慧芳选择成为一名瑞金医院的音乐志愿者,“音乐真的有疗愈的力量,我想用音乐将我和我爱人感受到的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患者!”
从患者到志愿者
李飞鹤的“琴键重生路”
“以前总觉得退休后生活就该慢下来,直到遇见这架钢琴,我才找到人生新的坐标。”谈及与瑞金医院的缘分,73岁的李飞鹤眼中泛起微光。3年前,他因身体不适到瑞金医院就诊,刚走进门诊大厅,就被一阵舒缓的琴声吸引。循声而去,他看到志愿者洪珮华正在钢琴前演奏,一曲终了,周围的患者纷纷鼓掌,那一幕让他心头一暖。
“原来医院里还能有这样的温暖角落。”与洪珮华交流后,李飞鹤得知,这支音乐志愿者团队在医院社工部的组织运营下,已在医院服务多年,不少老年志愿者都是退休后加入,用音乐陪伴患者。起初,李飞鹤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无法割舍这份与音乐、与病患相连的情感。
记得有一次,一位男性患者轻声请求李飞鹤弹奏一首思乡曲。曲终时,那位患者已是泪流满面。后来,李飞鹤才知道他刚刚看完门诊,医生的诊断结果是他的时间所剩无几。那一刻,李飞鹤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能穿透病痛的阴霾,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爱与琴的接力
钢琴背后的温暖传承
音乐志愿者们的琴声能在医院持续流淌,离不开两架特殊钢琴的“助力”——2024年10月,瑞金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欧和心内科患者朱亦平共同捐赠了两架公益钢琴,让黄浦院区门诊大厅的旧钢琴完成“换新”,也为嘉定院区新增了一架“爱心琴”。
“这本书是我20年临床经验的总结,而这些临床经验都来自患者,所以我希望把这本书所有的版税都捐出来回馈患者。”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欧始终将导师沈坤炜教授“为医先为人”的教导铭记于心,希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所以他把原创科普漫画书《乳房保卫战》的版税捐给了医院,给门诊大厅换了新的钢琴。他说:“我们外科医生是肉体的治愈者,而音乐是灵魂的升华剂。”
80岁的朱亦平则是怀着“报恩之心”参与捐赠。去年,她独自到医院做室早射频消融术,住院期间,医护悉心呵护,让子女不在身边的她感受到“家的温暖”。她想将自己感受到的这份关怀与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通过音乐疗愈的方式,让瑞金医院的每一位患者都能有家的感觉。
“每次走过门诊大厅,都能被志愿者感动,他们用音乐疗愈了无数的人,也鼓舞了无数的人。”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在瑞金医院这个广聚善爱的空间里,既可以用医术疗愈躯体,也可以用音乐抚慰心灵。这既是瑞金志愿者的心愿,更是瑞金医院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让“疗愈”不止于身体,更抵达人心。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