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冉馨(中)、张绮(左)、沈奕瑶在比赛中
上海队庆祝胜利
今天上午在广东射击馆结束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射击项目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决赛中,姜冉馨、张绮、沈奕瑶组成的上海队以16比8击败河北队,夺得冠军。本届全运会,上海射击实现了夺金的目标。
事无巨细备预案
备战全运会,上海射击队特别抓了程序化参赛的工作。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党总支书记许嵘介绍,狠抓程序化参赛方案,目的是避免遗漏小细节影响比赛。“运动员要梳理比赛,从前期准备到上场再到比赛结束复盘,要把这条线理清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工作,把该想到的都想到、该准备的都准备,以便更加有利地参赛。比如领队前期要与赛区沟通、提交信息、枪弹报送、后勤保障。比赛期间,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个性化管理,每个运动员上床时间、乘坐哪辆班车、带上哪些东西,仔细核对。突发情况,比赛中发了枪弹道不显示,或者裁判员、其他运动员的干扰,要有一个预案。”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与队伍紧密配合,保持对运动员身心的动态监控,在运动员抓好参赛程序化的同时,为他们增加心理技能的内容。体科所陆姣姣介绍:“比如有些运动员赛前测评下来交感(神经)比较兴奋,调动得过头了,我们就会帮助他在参赛程序中增加一些控制情绪的技巧和方法,可能是几分钟的一个练习,也可能是暗示语等。如果发现运动员赛前调动不起来,可能身体比较疲劳、情绪不高,也会将一些方法加入他的参赛程序。”
训练念好“紧箍咒”
与此同时,队伍抓好全国比赛的参赛选拔,抓好能在比赛中稳定发挥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训练再难难不过比赛,平时的比赛打好打坏影响不大,但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天然的压力就压到了身上,我们综合研判代表上海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参加全运会。这也是国家队两个奥运周期一直在做的。当然省市队顶尖运动员人数有限,但机制一定要建立起来。要站在整个上海射击射箭运动发展的高度,将机制建立好,发挥机制的引导作用,这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逐渐会涌现出来。”许嵘说,“教练员要对选拔机制有全面的认识,往后的周期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让老队员保持危机感,让小队员看到希望。”
今年7月宁波的全锦赛后,上海队进入夏训,并参加大区比赛增加实战经验,然后是全国选拔。9月初,队伍进入封闭训练,实施训科医一体化的保障机制,以一周例会的形式,团队人员、教练、科研、体能、医务的负责人一起特别针对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需要研讨的问题展开沟通交流,精准化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抓好赛风赛纪,从遵守规则、器材规范上念好“紧箍咒”。许嵘透露,封闭训练期间,中心组织队员们看电影,让她们的精神得到放松。
奥运冠军换“老枪”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奥运冠军,2025赛季,姜冉馨经历了一段调整与突破,重新找回自己,与队友一同站上巅峰。2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射击冠军赛中,姜冉馨换回巴黎奥运会时的“老枪”,收获10米气手枪女团金牌和单项银牌;4月的射击世界杯阿根廷站,她以稳健表现斩获铜牌;7月,她又与沈奕瑶、张绮并肩作战,为上海队夺下全国射击锦标赛10米气手枪女团冠军。
在10月16日进行的全运会射击项目女子10米气手枪个人决赛中,姜冉馨为上海队夺得一枚铜牌。同时在团体赛资格赛中,姜冉馨、张绮、沈奕瑶组成的上海队以1745环的总成绩超越中国队在2025年射击亚锦赛中创造的1740环的团体世界纪录。今天上午进行的团体决赛中,第一轮,上海队先得2分,随后河北队连续得分,以6:2领先。上海队随即叫了一个暂停,暂停回来后上海队迅速调整状态,连续六轮得分,比分来到14:6。河北队扳回2分后,上海队一鼓作气,以16:8夺得冠军,射下这枚沉甸甸的金牌。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