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徐汇 海派万象新徐汇 幸福都市温暖家
第7版:专题 2025-10-17

徐汇 海派万象新徐汇 幸福都市温暖家

徐汇滨江 本版图片由徐汇区提供

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馆

徐汇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东安一、二村集体搬家

10月13日,参加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的中外嘉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参访活动中,来到了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听说这里不仅是游客的热门打卡点,更是覆盖周边全龄段人群各种需求的综合服务枢纽,设有社区食堂、无障碍卫生间、儿童活动区、户外职工爱心加油站等多种功能分区,便民服务区域还是24小时服务,中外嘉宾们纷纷为这里点赞。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是徐汇区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同,积极推进全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仅以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来说,就已高质量建成40家。它们有效构建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面覆盖、满足全年龄人群需要的社区综合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转型与升级。

科创引领万象未来,民生铸就幸福都市。“十四五”末,徐汇区民生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展望“十五五”,徐汇将继续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9.9元“小哥套餐”里的幸福

中午,天平路143号中通快递站点的杨师傅步行两分钟,走进天平路137号“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里的社区食堂,熟门熟路地走到收银窗口,扫码付款12.9元,一份打包好的盒饭就从窗口里递了出来,服务员甚至不用问杨师傅,就知道来自四川的他爱吃两种套餐中的“辣味套餐”——去年9月“新里137”社区食堂开张不久,针对快递和骑手小哥的9.9元和12.9元套餐“一分钟取餐”就不胫而走,现在,这项实惠又快捷的服务对象已经拓展到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等各类新就业群体,每天销售逾百份,深受大家欢迎。

骑手小哥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群体,徐汇区不少地区正在建设骑手友好商圈、骑手友好社区,而在星星点点布局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的40家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里,有已经有23家的社区食堂推出了针对骑手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优享套餐”,10元出头的实惠价格和快速取餐流程既“对胃”又“贴心”,深受新就业群体的好评。同时,骑手小哥们也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了双向奔赴,在斜土街道的社区食堂,顺丰同城的跑腿小哥就成为每天给社区老人们送助老餐的生力军,尽管跑助老餐的服务收费要比其他业务少一半,但他们却说:“谁家里都有长辈,给老人服务,让他们吃好点,少赚点我也开心。”

当然,在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乐享生活的,远不止小哥们。徐汇区邻里汇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建立街区书记工作室,每个党群阵地平均形成需求清单29项、资源清单48项、项目清单72项;构建“4+4”服务体系,在标配社区食堂等“四件套”的基础上,首创不限户籍、全区通享、到龄即享折扣的优惠就餐卡,又打造了适老化改造体验中心、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心等养老服务“四中心”。

同时,这些阵地还充分挖掘街区资源,做出自己的个性化文章。例如,徐家汇街道的“万体汇”设置青年零工驿站,小米、优衣库、宜家等知名企业已提供1000余个全职、实习、兼职等岗位;在康健街道的“康乐汇”,服务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的“康乐新趣节”青歌赛等活动扩大了区域党建共建的“朋友圈”;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中国学大会与会嘉宾、英国作家卡洛斯·马丁内斯在参观时拿着小本子边走边记,他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厨房和淋浴间,户外工人可以休息、淋浴、热饭。我很高兴看到政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如今,40家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已成为徐汇区民生服务的新样板、汇聚社区温度的热力场。

上海市中心第一座“浮岛”里的幸福

国庆长假刚结束,刚以439.5亿元创下全国地价纪录的徐汇东安城市更新项目又有了新动静——由中海地产等联合开发的两幅地块与来自20余家国内外一线设计机构签约,将打造上海市中心第一个“浮岛”悬空花园与垂直生活场景,成为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题、功能多维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片区。

东安一、二村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设的首个市直机关宿舍与工人同住合居的住宅小区,也是上海史上最大的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2024年10月,东安一、二村项目以100%的高比例签约生效,集中搬家那天,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和挂在卡车头上的大红花,映照着居民们奔赴新生活的笑脸,好一派幸福景象。

“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全面推进“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旧住房换新颜、老旧小区穿新衣、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既有规模千户以上的田林路65弄拆除重建项目,也有启动一年就完成改造的“全市最快”康健路341弄项目,更有东安新村、长桥新村等旧城区改建征收项目,在系统公房产权移交改造、拆除重建改造、原址改建、旧城区改建征收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案例,构建了“留改拆”多措并举解决不成套房屋的良好局面。在东安新村征收、东安二村旧住房拆除重建、全市首个城市更新入库项目——张家弄征收等项目中,还多次创造100%签约的喜人成绩,充分体现出城市更新惠民生、得民心、获民赞!

在更新城市面貌、提升生活品质的过程中,徐汇区的许多探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徐汇区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期间小梁薄板房屋清零任务,又探索新型建造模式,实现快速建造。例如,康健路341弄拆除重建项目整个更新周期仅用时一年,项目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整体预制率达到61%,对比传统混凝土结构节约工期50%以上,11层住宅77天实现结构封顶,且极大减少了灰尘、噪声等施工扰民。9月30日结构封顶的田林路65弄拆除重建项目既是徐汇区房屋体量最大、涉及居民最多的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模块化建造城市更新项目,更是上海市首个混凝土模块化建造项目,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无扰施工等优势,预计1000余户居民明年年中即将回迁新居。

对于旧住房修缮,徐汇区也全面推进,“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1150万平方米,总量是“十三五”的2.7倍,覆盖近4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居民得益;加装电梯1330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宛南六村近期在亚洲城市更新奖评选中,荣获老旧小区改造金奖。金牛花苑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这一系列成绩,都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诠释。

35万“夕阳红”里的幸福

作为一个中心城区,近100万的徐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近35万名,老龄化占比达到36.7%,8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比更是全市最高,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特征明显。为了实现“老有所养”,徐汇区从制度保障、载体建设、服务供给等多个维度,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探索打造“大城养老”的徐汇范式。

推出“十全十美”养老服务包,这是徐汇送给老人们的一套居家养老服务“大礼包”。这个服务包涵盖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物业+养老、辅具租赁等10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以来,共完成2746户,2025年完成500户老年人家庭改造,内容涵盖地面防滑、卫浴扶手、智能感应灯、无障碍通道等关键细节,显著提升老年人居家安全系数。

对于生活在社区的老人来说,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更是不可或缺的服务网络。这些邻里汇标配社区长者食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区文体和社区助浴等四项基本功能,还融合设置了新“四中心”,让老人一站式搞定吃饭、看病拿药、休闲娱乐等日常所需。徐汇区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提供老年助餐、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照护服务需求。全覆盖开展“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推出“维修服务、家政服务、护理服务、照料服务”等四张服务清单,涉及服务项目100余项,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可信赖的服务,目前累计已服务四万余单,覆盖4500余位居民。对孤老及百岁老人,免费开展每周两次“20分钟快扫”及两三项照护服务,部分特殊困难老人还可享受优惠服务,已累计服务700余人,对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有效补充。

智慧养老也是徐汇的一大特色。在徐汇西岸模速空间著名的“黑科技体验店”旁边,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馆在今年7月正式开张,500平方米的体验馆内设有AI生活探索舱、漫游世界、新品发布厅、未来冒险家俱乐部(社群中心)、陪伴机器人、AI未来生活家(智能样板间)等分区,集聚了一批养老领域黑科技产品,帮助银发用户跨越对科技产品强烈渴望与使用壁垒的鸿沟,使体验者感受科技的温暖与便捷。同时,徐汇区还推出10个“AI+养老”应用场景及揭榜挂帅项目,用AI技术在养老机构、社区、家中重塑智能适老化环境场景,在技术创新中嵌入人文温度,让夕阳更红!

“十四五”即将收官。这5年,是徐汇创新突破、能级跃升的5年,是民生改善、温暖民心的5年,是治理精细、品质提升的5年,更是文体事业繁荣、软实力彰显的5年。展望未来,徐汇将继续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高效能治理上展现新作为,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徐汇力量”,书写更多“徐汇精彩”!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