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中秋(外一首) 女孩与花(插画) 渐行渐远的甜面包 秋凉泡个脚 视角 人生拐个弯,看见不同的风景
第14版:夜光杯 2025-10-21

视角

杨玉成

已是深秋。细雨如丝般轻抚脸际,微风小心翼翼地飘过天际,几声鸟鸣划过耳际,却寻找不到它的踪迹。正是暮色四合之时,青山环抱中的西湖水,在凉意渐升的傍晚,随意荡漾飘逸,或是在找着自己该回到哪里,今天的风向和昨天不同,它也会有迷失。虽无夕阳,这时我的心头,却泛起“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的诗句。那种朦胧、那种此身不知何处的短暂迷失,或许正是人心灵的角度不知该放在何处。

湖边的小桥上,过来两个中年男女,女子在向那外籍男士介绍桥下的鱼。那一条条如金色花瓣的鲤鱼,游来荡去,忽而孤身,忽而集群,一会儿,尾巴一抖,已不知其归向哪里。男士听着,脚步快起来,似乎金鱼已激起他的思绪。两个女孩,在湖边一块太湖石旁,变换着角度摆拍着,希冀留下她们倩影的美丽。我略观片刻,果然,眼前不同的视角,看到的是人和山水不同的相融相合。

同样的景、同样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想到的,写出的,拍到的,都会如此截然不同。

是的,这是视角问题。豁达如苏轼,典型的打不垮的“小强”。在他眼里,什么都是美的,都是值得称颂的。吃尽苦头的他,来到杭州,徜徉于西湖边,深感再不整治西湖会对不起杭州百姓,于是立即布置清淤筑堤。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然天成的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清新脱俗,别有韵味。晴天也好,雨天也罢,你们都会喜欢它的,你们都会把它记在心里。西湖整治完了,白居易处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杨万里则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天天地美丽,苏轼的心里美滋滋的,这是多么不同的春末夏初!

这时,诗人林升出来说话了。他愤懑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苟安于此,你们怎能忘记国耻?怎能不振作、不一雪国耻?宋代诗人陈德武干脆说:“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第二天早上起来,晨曦暗淡中,雨儿忽细忽密。片刻犹豫,还是果断穿上跑鞋,冲向“风月无边”的西湖。想当年,乾隆皇帝来到这里,被眼前的美景震慑,但在前人这么多的视角前,作为皇帝,他不能不写点什么,却也不能再写什么,只得就手写下了两个字:虫二。身边人见此,无不凌凌然也。

多年后,人们才明白,这是“风月无边”的意思。作为诗人皇帝,面对美景,只能这样隐晦地表达,而不能直抒胸臆,也真是难为他了。但这无边的风月,是多么不同的视角,是多么贴切的表达。也许只有乾隆,才能用这样简单的两个字,涵括了对西湖的千言万语,道出了人们的无边思绪。

这时,我不知道西湖会不会需要人提供情绪价值:我就是一个湖、一个在地球活动中形成的堰塞湖而已。天下这么多湖,我还是一个堰塞湖,何至于你们要有这么多眼光看我?何必这样把你们的情感、你们的欣赏、你们的不满、你们的希望……强加于我?让我不知所措、让我莫衷一是,让我不知该如何满足你们的想象、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跑在苏堤,当年每到西湖必至的跨虹楼已失却了闪烁的霓虹,白堤上楼外楼的西湖醋鱼,那独特的醋香似开始在鼻尖绕来绕去。这就是生活吧,再多的视角,也敌不过味蕾的寻觅。

人总要面对现实。还是我的视角,本身就是个问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