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剧照
“这是吊了隐形威亚吗?金飞人(金基珉)的滞空感硬控了我。”“T姐舞步之轻盈,让我怀疑她们的舞鞋是被施了魔法吗?”“这画面,每一帧都长在我的审美上。”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前昨两晚,马林斯基芭蕾舞团携《海盗》亮相上海大剧院。
昨晚,马林斯基年轻一代的表现也是惊喜连连,精湛的技巧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浑然天成,每个“挥鞭转”和高高跃起的瞬间都能引来满堂彩,有的观众把手都拍红了。而长达5分钟的谢幕更如同一场依依不舍的漫长告别,有观众说,这样的谢幕都值得买票看。
演出 每帧都美轮美奂
芭蕾舞剧《海盗》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浪漫又危险。而其中高难度技巧的含金量堪称“教科书”级别。第一幕,海盗康拉德和米多拉的初遇既危险又浪漫,投射于纱幕的影像让人感受暴风雨时海面上风云变幻,“奴隶双人舞”中,头盖纱巾的米多拉与康拉德以足尖演绎爱情萌生的样子。
第二幕海盗洞穴中的“三人舞”既是芭蕾技巧与戏剧张力的巅峰碰撞,也让角色情感纠葛直观可感。无论是米多拉挥鞭转时飞扬的裙摆,还是康拉德和阿里交替在舞台“飞跃”的潇洒豪迈,看似炫技的表演却也推动着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走向。
“画面美到让人窒息,每一帧都美轮美奂,让人舍不得眨眼。”第三幕“花园之舞”将观众带入粉色梦幻之境,幕布中间雕花镂空处甚至能看到喷泉,一群手拿花环的女孩变换着队形,舞出别样诗意。
马林斯基的这版《海盗》不仅是一部芭蕾舞剧,也是一场视觉盛宴。海盗船从绘景到实景细致讲究,船帆、绳索俱全;奴隶市场圆台复刻市集喧闹,仿佛能听见周遭嘈杂;苏丹后宫尽显皇家奢华;皇家花园则如流动金箔画,舞者轻盈其间,地中海浪漫扑面而来。
导赏 技巧与情感俱佳
尽管此次演出舞团行程排得很满,但在演出前,马林斯基剧院舞美主任谢尔盖·乌利亚诺夫还是围绕剧目特色、俄罗斯芭蕾学派精髓、演出卡司及剧院未来规划和观众作了分享和交流。谈及俄罗斯芭蕾学派的表演理念和核心特质,他总结为“身体与心灵各占一半”。以韩裔首席演员金基珉为例,“他虽然以大高跳、高空旋转跳等精湛技巧闻名全球,但在《海盗》中更注重情感代入,用细腻表演让角色鲜活。”
本次上海巡演的“双卡司”安排颇具巧思。10月22日的演出排出全明星阵容,他们成熟的舞台表现力堪称“教科书级”;10月23日则大胆启用玛丽亚·伊柳诗金娜等年轻演员,其中饰演阿里的阿列克谢·奥罗霍夫斯基9月刚加入剧院,部分演员仅第二次参与巡演。
在乌利亚诺夫看来“冒险是值得的”,他说:“我们始终愿意为有潜力的新秀提供舞台,这既是对芭蕾事业的传承,也能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基训 璀璨背后是艰辛
昨晚演出前,舞团对外开放基训课,舞台铺上地胶、摆上扶杆,演员从最基本的摆手位开始练习。基训课只有150个名额,开放预约就秒空。鲁炜掐着时间抢名额,终于如愿以偿,他说:“从他们平时训练也能看出舞团的风格,老师纠正动作极为严格,逐一点评并给出意见。”陈鑫特别向朋友借了望远镜来旁听,业余学习芭蕾舞的她,想要知道马林斯基训练演员有什么特殊窍门。
特地请了半天假从杭州赶来的周小姐没买到《海盗》的票,想着来看看基训课过过瘾也好。她“入坑”很晚,但简单又日常的训练却给她带来满满感动:“舞台上璀璨夺目的每一刻,背后都是日复一日重复的枯燥。”
相比观看一场演出带来的感动,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安排的全方位“自我展示”让台上台下形成更为丰富和紧密的情感连接。演出、分享、公开基训课“三合一”的方式,也让舞迷和芭蕾爱好者得以360度解锁“天团”日常,触摸“滤镜”下最真实的马林斯基。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