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谎言 松花江上 屋山头的凌霄花 吃面 起于荧屏《小菜场》 橘皮和陈皮 马林斯基的“复活”之夜
第15版:夜光杯 2025-11-18

橘皮和陈皮

吴翼民

又到了柑橘铺天盖地的季节,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秋日佳果,其瓤肉一口爆汁、甜酸适口,其皮壳清香隽永、令人爽心。桂花飘香叠加橘香清悠,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吗!

好友阿庆去郊外采摘橘子后,马不停蹄送我尝新,年年如此,送来的岂止是硕果?分明是浓浓的情义。我觉得他送来的橘子品种一年优似一年,八分甜、二分酸,是水果的最佳状态。甘甜,当然是水果的基调,微酸却是水果的灵魂。我剥食着美味的橘子,思绪却飘向了往昔岁月……记得有一年去太湖西山岛姑妈家过年,姑妈拿出一篓篓透红的蜜橘,让我吃了个够。这个年啊,宁可剥食蜜橘而少吃鸡鸭鱼肉。姑妈让我吃蜜橘时把橘子皮留下勿扔,说橘皮是一味挺好的药材,晒干可以泡茶,其香开窍悦心,也能卖给药材店。姑妈这么一说,我想起孩提时的确捡拾过橘子皮去卖。但那时似乎橘子树种得少,市场上货少价高,我等孩子能捡到的橘子皮也少。那会儿偶尔买橘子吃,橘子皮都会积聚下,通常是卖给药材店或蜜饯厂。蜜饯厂用橘子皮制作陈皮梅、梅饼和盐金枣之类的蜜饯,是特有风味的蜜饯,售价很低,孩子们买得起也喜欢吃。比如圆圆的梅饼,一分钱可买两个,盐金枣因形俗称老鼠屎,三分钱可买一包。我和小伙伴们在捡橘子皮时有个原则,屎坑和阴沟附近的绝不拾取,蜜饯厂收购后倘若加工成蜜饯,岂不腻心煞人?

长大后仍爱吃橘子,却不再留橘子皮,这东西到处都有。后来,倒是结识了近似橘皮的陈皮。数年前到潮汕旅游,一进潮州城,迎接我们的便是铺天盖地的陈皮。当然除了陈皮,或许更成气候的是“潮州三宝”——老香黄、老药橘、黄皮豉。这三宝也是由鲜果制作成的凉果蜜饯,譬如老香黄由佛手果制成,老药橘由金橘而来,黄皮豉则由黄皮果加工而成。三者均可果可药,带有明显的潮州印记。陈皮的涵盖面则广得多,凡广东所产皆冠以“广皮”的名号。

我格外关注陈皮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近阅文丛,广东的陈皮竟然与我的家乡苏州颇有渊源。粤港有句俗话“苏州过后无艇搭”就关联着广皮、新会皮——明清以来,苏州成为江南漕运中心,四方货物咸集于斯,南来北往,一派繁忙景象,乾隆时的《姑苏繁华图》可以为证。那时的广货源源不断运来苏州,除了供苏州和江南一带消费,多半还北上京津以至中原、东北和西北。众多的广货中最受苏州人欢迎的就是陈皮。陈皮乃吴门医派常用、善用之药材,处方有时特地写明需用“广陈皮”“新会皮”。

陈皮等广货到苏州中转再北上,最好找漕船,因为河道再拥挤也要确保漕船先走。在苏州的广东会馆商人,会去阊门外甚或枫桥找漕船载货。大型漕船后面往往配有小船,便是所谓的“艇”。四五百石甚至更多的漕粮再加“土宜”(允许官员或船夫夹带的少量私货)装满后,漕船载重有四五十吨,吃水甚深,靠岸不容易。和岸上往来,一般用“艇”接驳,超过规定的“土宜”,也用“艇”或竹排装载。漕船从苏州起航后为赶时间,一般不多停留,直航北方,其他船只不得挡道。

由橘皮联想到广东陈皮,再联想到与陈皮有关的漕运轶史,也可谓心宇浩茫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