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世界一流节展”交出上海答卷 申秋有暖艺  人人可共享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5-11-27

申秋有暖艺 人人可共享

艺术节打造全民艺术之约

全民共享“艺术天空” 主办方供图

两个月前的凌晨时分,在南京路步行街演艺大世界尾票亭前,特地从杭州赶来的蒋同舟举着心仪演出的优惠票留影。前一晚就来排队的他,脸上不见疲惫:“最热门的演出,最实惠的价格,我和艺术节一年约一次。”

这段日子里,午后的杨浦复兴岛工业遗存空间里,德国第五车轮剧团的木偶剧让孩子笑开了怀;当夜幕笼罩青浦东大盈港岸,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歌声伴着水波流转。

作为人民大众的节日,本届艺术节用6000余张半价优惠票搭建惠民桥梁,以118场户外演出织就“无界剧场”,让线上线下超千万人共沐艺术之光。

优惠票价 圆梦

艺术节的热辣滚烫,早在9月艺术节优惠票首发时,观众便感受到了。退休教师王鑫霖早上6时就来排队,抢到了帕瓦罗蒂纪念音乐会的演出票;市民翁女士在节目单上圈出芭蕾舞剧《海盗》,盼着能圆一场艺术梦。

本届艺术节以“两轮投放、双线开售”的优惠票机制,让高品质艺术不再遥远。首轮3600余张优惠票覆盖37项重磅活动,第二轮加推后总量达6000余张,涵盖55台参演剧目,票价均为半价,且最低仅需40元。即便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堂·吉诃德》等抢手剧目,组委会也预留了优惠额度,确保普通观众有机会参与。

从黄浦、普陀的线下销售点到复旦、交大的校园专场,从官方小程序的微信支付宝双渠道到“乐赏上海”优惠券的叠加使用,多元购票路径彻底打通了艺术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线上抢不到,线下有机会。近年来,艺术节优惠票我年年来买,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王鑫霖的话,道出市民观众与艺术节的情感联结。

艺术风景 悦目

“在承载记忆的老电影院里,看卓别林默片配上实时弦乐,这种体验比大剧院更亲切。”在杨浦区四平电影院,法国美景四重奏为黑白光影注入灵动旋律,老影迷李老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无界剧场”的魅力。本届艺术节在“五大演艺单元”基础上推行“一团一地一策”模式,让艺术与城市空间精准契合。

工业遗存里生长出别样艺术风景。在杨浦复兴岛的老厂房内,德国第五车轮剧团的木偶戏《西部牛仔》让笑声穿透岁月;沪东工人文化宫里,非洲舞的热情节奏与意大利陶笛的悠扬旋律交织,为劳动者打造专属艺术课堂。

潮流空间中涌动着文化活力。TX淮海广场上,醒狮腾跃与英歌舞步吸引路人驻足;新天地老洋房的阳台上,沉浸式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经典的魅力。

亲子场景里藏着艺术启蒙。普陀“周末亲子魔幻剧场”集结八国团队,用魔术与木偶剧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亲近艺术;临港滴水湖畔,意大利陶笛七重奏的“泥土之声”与湖光夜色共绘美妙画卷。

街头快闪让艺术触手可及。爱尔兰姐妹合唱团在静安公园演完,即入商圈即兴开唱;张家界爱乐乐团的交响旋律,突然在陆家嘴天桥流淌;上海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家的电子音乐剧场《星潮胜览》,则以跨媒介创新点亮杨浦夜空。从绿地到水岸,从商圈到社区,“艺术天空”打造的“15分钟艺术圈”,已成为申城鲜活的文化符号。

文化生活 润心

当最后一缕陶笛旋律在杨浦新江湾城公园消散,当尾票亭前蜿蜒的购票队伍定格成秋日里的温暖剪影,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在掌声与不舍中落幕。但艺术带来的光,始终温暖着这座城市。

6000余张优惠票提供的,不仅是价格的实惠,更是艺术与大众的情感纽带;118场户外演出织就的“无界剧场”,打破的不只是场地限制,更是高雅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壁垒。

真正的文化惠民,从来不是简单的“送艺术”,而是让艺术成为城市的肌理、生活的日常。在这里,艺术是你一抬头就能看见“朱丽叶”玫瑰般的脸庞,是你侧耳就能听到“彩虹”在歌唱“让我们活在爱里面”。艺术无界,人人共享,这正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