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给情绪也做个“体检” “绿色疗法”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肺癌患者“高质量长生存”有望实现 秋冬季节护好血管防中风
第16版:康健园 2025-11-27

秋冬季节护好血管防中风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请君添暖衣,慎防风中疾。”这首化用古诗的养生箴言,道尽了秋冬季节的健康智慧。当寒风渐起,脑中风悄然进入年度高发期。为什么这个季节对于脑血管疾病如此凶险?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世界卒中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病例约1370万,超过1亿人曾罹患卒中。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340万,占全球总数的30%,相当于每10秒就有1人发病。更令人警惕的是,约50%以上的脑卒中发生在秋冬季节,让这段时间成为名副其实的脑血管“魔鬼季”。

高发病率背后有“推手”

● 气温降低,血管“压力山大” 当气温下降,人体血管会收缩以保持体温,这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了血管破裂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风险。研究显示,日平均气温低于12.79℃时,缺血性脑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气温每下降1℃,发病率增加约3.9%。

● 饮水不足,血液“变稠了” 秋冬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加快,若饮水不足,血液黏稠度便会增加,更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 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天冷后,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增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活动量减少。这种“多吃少动”的模式容易导致血压、血脂和血糖波动,为中风埋下隐患。

哪些人群需格外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秋冬季脑梗的复发率比春夏季高出30%以上。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提高警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且控制不佳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缺乏锻炼、饮食不当、肥胖的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卒中家族史者。

五大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 保暖先行 尤其要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出门戴帽、围围巾。避免身体骤然暴露于低温环境中,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最好有个过渡。

● 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监测,特别是在清晨时段(6—10时),这是一天中血压最容易升高的“危险时间”。

● 科学补水 保证每日充足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建议晨起喝一杯温水,有效稀释经过一夜代谢后变得黏稠的血液。

● 健康生活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和——这些老生常谈的习惯,恰恰是预防中风最有效的方法。

● 规范用药 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务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自行调整或停药。

识别中风信号记住“120”

脑卒中救治的关键在于“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请牢记“中风120”识别口诀:

看1张脸: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查2只胳膊:双臂平举,出现一侧无力下垂;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分夺秒送医治疗。

冷风虽寒,关怀却暖。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也多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家中的老年人,共同做好预防,远离中风威胁。

高宏晶 张婷 钱小洁(上海长征医院) 图 IC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