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慕尼黑惨案:一次关于奥运会安保的黑色记忆
第47版:100年·世界上的这一周 2020-09-07

慕尼黑惨案:一次关于奥运会安保的黑色记忆

吴雪

1972 年9 月,德国警方封锁了慕尼黑惨案现场。

慕尼黑惨案受害者。

奥运会已走过32 届、120 多年的历程,因安保漏洞导致11 名运动员被杀的“慕尼黑事件”,至今仍被各国引以为戒。

记者|吴 雪

奥运会作为国际体育界最有影响力的赛事,场地和人员的安全保障,始终是个极度考验能力与智慧的难题。

1972 年8 月26 日,第20 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在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周里,人们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次大会的热烈评论: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然而,在这场和平盛会背后,却有着巨大隐忧:有关决策官员为满足购买先进体育器材的巨大投资需要,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设施的开支。

在整个奥运村不设路障、不安装监控设施、不配备警力,而负责安保工作的人员,也不许可佩戴枪支。选择如此重要且不设防的城市作案,对巴解组织这个恐怖组织来讲实在是再好不过。如今,奥运会已走过32 届、120 多年的历程,因安保漏洞导致11 名运动员被杀的“慕尼黑事件”,至今仍被各国引以为戒。

血染的黑色记忆

事件的起因,还是要从1970 年发生的“黑九月事件”说起。

当时,1964 年成立的解放组织“巴解”,对约旦国王侯赛因发起一连串的刺杀行动,并暗中勾结叙利亚军队入侵约旦,意图取代国王的统治。侯赛因为彻底消除隐患,大肆屠戮万余名巴勒斯坦难民,造成震惊世界的“黑九月事件”。此后,巴解组织不仅将侯赛因视作敌人,还对美欧等西方国家恨之入骨,并准备在欧美制造恐怖袭击,以此来给西方国家“颜色” 看。

经过仔细筛选后,巴解组织把恐怖袭击的地点,选在第20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的西德官员为让世人相信,他们已经是一个恢复文明国家的形象,抹去和希特勒时代1936 年柏林奥运会所留下的阴影,就对边防和运输站口普遍放松了警惕,这给恐怖分子一个可乘之机。

1972 年9 月5 日凌晨约4 时,以色列运动员们还在沉睡,奥运村外面忽然出现了8 个模糊的身影,他们拎着沉重的运动包,穿着田径服作为伪装,悄然走向25A 门旁边的一段栅栏。这8 个人是一个名叫“黑色九月” 的恐怖组织的成员。他们带着冲锋枪、手榴弹,越过栅栏,直奔既定目标——奥运村中以色列选手居住的31 号建筑物。

他们选择从这里进去,是因为他们先前察看过,而且知道,一些运动员在外面喝醉了,回来时常常攀越这段两米高的栅栏抄近路回家,保安根本不会阻拦。而且奥运村内没有摄像机、探测器,也没有路障,门口有几个保安,但居然没配武器。由此可见,慕尼黑奥运会的安全工作实在是一个笑话。

由于恐怖分子事前做了周密准备,很轻松地便摸进以色列选手下榻的宾馆,当场枪杀1 名摔跤教练和1 名举重选手,并把其余9 名运动员和2 名安保人员扣为人质。随后,恐怖分子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被其抓捕的256 名巴解成员,以此来换取人质的自由,但遭到后者的拒绝。

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德国警察当局被迫同恐怖分子展开谈判,最终同意为他们提供一架飞机,并准许其携带人质离境。但就在恐怖分子准备登机之际,负责抓捕行动的德国指挥官,却临时作出击毙暴徒、解救人质的决定。在一个多小时的枪战后,恐怖分子虽然被悉数击杀,但11 名人质也全部遇害,1 名德国警官也当场殉职。

安保技术不断升级

9 月6 日,奥林匹克运动场里,一片肃穆。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奏响时,许多运动员禁不住放声痛哭。为了悼念11 名死难者,11 个座位被空着。幸存的以色列人在这个追悼仪式上,几乎控制不住自己。9 月7 日,奥运会恢复比赛。

营救行动失败后,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纷纷指责西德警察无能,抨击西德政府“视人质生命如儿戏”。这次恐怖事件,让西德蒙受了奇耻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恐怖活动产生了危机感。从此以后,赛事安全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恐怖袭击事件中也有5 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且会诱使其他恐怖组织把奥运会作为袭击目标。慕尼黑惨案后,在政治解决方案无效的情况下,暗杀几乎成为以色列人应对恐怖活动的唯一方法。以色列批准的暗杀行动“上帝之怒”,持续了20 多年。2005 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慕尼黑》上映,虽然不是重述历史,但它和《九月的一天》这部纪实作品一样,都能让人们了解,国家命令的暗杀运动无法遏制恐怖主义。

另一方面,慕尼黑奥运会的血腥一幕也唤醒了主办者的安全保卫意识,使他们看到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举办奥运会举足轻重的一环。而历届奥运会东道国因为担心会“重蹈覆辙”,也开始将安保工作当作“头等大事” 来抓。纵观历届奥运会,信息网络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后,信息网络技术更是贯穿了奥运会的始终。近些年,安保技术更是与时俱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给予2004 年的雅典奥运会以高度评价,称其是在滴水不漏的安全保卫中举行的。主要侧重在安保规划、安保演练、安保培训以及情报合作等方面,特别在情报合作上依靠包括中国在内的21 个国家的情报机构,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安保情报信息网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六大安保科技系统。其中,人脸测定技术是历届奥运中从未使用过的,即便是已经整过容的人,也能准确识别。此外,北京奥运安全部门还确立了“封闭区” 的概念,规定周界有护栏围挡、与外界有物理隔离设施、启用前经过搜爆检查、使用中实行封闭管理,有专门力量对进入人员和车辆实行证件和安检。

巴西政府在2016 年奥运安保方面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安保人员达8.8 万人,是伦敦奥运会的一倍,而且巴西的监控摄像头从年初的3500 个增加到了6200 个,数量翻了近一倍。但此次奥运会却受到了各方批评,因为他并没有把人防、物防、技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用在实处,这也是最终造成巴西奥运安防系统未发挥出全部作用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的这一周

199 7 年8 月31 日,戴安娜王妃因车祸死于法国巴黎。

193 9 年9 月1 日,德军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5 年9 月2 日,朝鲜三八线划分。1930 年9 月3 日,由爱迪生设计的电气火车第一次在美国的轨道上运行。

1948 年9 月4 日,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位。

1 984 年9 月6 日,全斗焕访问日本,成为首位正式出访日本的韩国总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