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信息 徐咏青:不仅仅一个月份牌画家
第94版:艺术 2020-10-12

徐咏青:不仅仅一个月份牌画家

张伟

徐咏青1914 年为《时报》创刊10 周年绘时装仕女图。

徐咏青的一生,除了自己创作外,可以说把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艺术人才上。

撰稿|张 伟

严格说起来,徐咏青不能说是一个月份牌画家,或者至少,不仅仅是一个月份牌画家。他之所以闯入月份牌画这一领域,完全是因缘际会,时局所致;他和其他月份牌画家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他是科班出身,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土山湾画馆培养出的杰出画家。

徐咏青本姓范,出生于1880 年。松江泗泾人。他自幼失去父母,由继母和祖母带大。后被送入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先在慈云小学读书,1893 年正式进入隶属于孤儿院的画馆随刘德斋学画。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进画馆学画,二十四年(1898)正月满师,为时整整五年。徐咏青在画馆学习时,由于天资聪慧又刻苦努力,故成绩出众,门门课都出类拔萃,被公认为画馆中绘画水平最高,故能享受特例,提早满师。

毕业后,在画馆整整服务了七年。1905 年,他离开土山湾进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工作。徐咏青敢于走向社会独身打天下,自有其过人本领作支撑。画馆培养人才的一个弊端是注重描摹而缺少创造,技巧可以非常娴熟,而自己的东西却比较缺乏。画馆有很多这样的学生,让他临摹,画作栩栩如生,但一旦脱离了样本就束手无策了。徐咏青是一个例外,他既有精湛的临摹技巧,又有出众的创作才能,堪称全能型的画家。当时,月份牌的印制已经成为“商务” 的一桩很大业务,而其时印刷工艺普遍采用石印工艺,能熟练掌握从绘石到印制这全套石印工艺的人非常稀缺。徐咏青早年在土山湾学徒期间接触过石印工艺,自己又是学画的,两者结合,可谓实属难得。

徐咏青进入商务印书馆后,主要做了两件事,并且做得都非常出色,可谓功绩卓著,开创了一代清新之风。一是为大众美术正名,大力提倡美术为工商服务。早在土山湾画馆期间,徐咏青就为很多教堂和私人订制画过很多画,在他心目中,美术就是为人服务的,更是谋生的一种技能,而绝非只是孤芳自赏,陶冶性情这样的风雅之举。这种信念,在他脑海里可谓根深蒂固,并且在各种场合都有过阐述。在他看来,美术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的虚空之物,而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延伸,何况当时还略显小众,少为人知的水彩画,更需要有人向市民普及。美术的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原野,需要生活的原色,离不开大众的参与,一味强调风雅,远离世俗生活,其实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曲径小路。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养家糊口之余给社会添姿加彩,让生活更惬意,享受美术带来的美好,这是人间最大的快乐。

二是为商务印书馆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商务” 1897 年创办时只是个印刷企业,业务比较单一,20 世纪初正式进入出版行业之后,业务门类一下子繁多起来,他们迫切感觉到,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必须拥有比较完整的印刷出版方面的专业人才群体,其中当然包括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徐咏青的一生,除了自己创作外,可以说把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艺术人才上。他的一生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日后都成为了月份牌画和其他画种的著名画家,如上海的何逸梅、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李咏森、戈湘岚,香港的关曼青,台湾的孙大石,澳门的甘长龄,青岛的陈清之、房绍青、张镇照、楚启恩等;他还编辑出版有《中学铅笔习画帖》、《水彩画风景写生法》等书籍,为发展中国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