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1921》群像·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第14版: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2021-06-21

《1921》群像·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孔冰欣/刘绮黎

电影《1921》张宥浩饰任弼时、赵弈钦饰萧劲光。

整理|孔冰欣 制图|刘绮黎

青衫磊落行险峰,披荆斩棘只等闲。

同学少年正当时,慷慨激昂定江山。

初心未改从头越,征途漫漫一百年。

旭日东升朝晖暖,神州大地尽开颜。

李达

参与“一大” 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曾前往日本留学,归国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曾任上海外国语学社日语老师。1921年9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曾经在彻夜完成进步刊物的编辑工作后,爬上屋顶,对着朝阳大声呼喊。

王会悟

李达的妻子,和李达新婚不久蜗居在十平方米不到的小屋里,志同道合共同奋斗。

毛泽东

自小便心存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25岁不到,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他便与蔡和森等人发起进步组织新民学会。1918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李大钊的带动下,毛泽东得以广泛阅读了当时图书馆收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回湘后创办了“五四” 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湘江评论》。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主将,“五四运动总司令”,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身上有着“断头流血都不辞避” 的悍劲,棱角毕露,锋芒逼人。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亲自起草、连夜印刷了《北京市民宣言》,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屋顶,将漫天的传单洒向露天影院,被在场的巡警和密探拘捕。

李大钊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气质沉静如海,遇事处变不惊,沉稳内敛,把满腔热血都凝聚到笔端。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激发了无数热血青年的进取精神。

刘少奇

新中国开国元勋,24岁自莫斯科回国,便参与到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领导中,这次罢工的胜利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此后他一直活跃在中国工人运动的前线,参与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运动。

刘仁静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先锋,理论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充满激情,有“小马克思” 之美誉。从中学时便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在北大求学期间熟读马列著作,并加入了李大钊发起筹建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年仅19岁的他作为北京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翻译。

邓恩铭

参与创建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山东支部的创建者。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年仅20岁,也是“一大代表” 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此后一直奋斗在民主革命一线。

任弼时

一生任劳任怨,被评价为“党的骆驼”“人民的骆驼”,初到苏俄深造时,一天只能领到200克黑面包作为口粮。他忍饥挨饿仍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只为能够为民族救亡图存献上自己的一份力。24岁,在安徽巡视时,不幸被敌人拘捕。

王尽美

参与创建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山东支部的创建者。从求学时便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五四运动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认识了邓恩铭,结为挚友和战友。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一直奋斗在民主革命一线。

李汉俊

“中共一大” 代表之一,14岁便东渡日本,立志寻求强国富民之路,并将马克思主义明确为自己的终身信仰。学成回国后,他积极撰文传播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等一起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与李大钊、陈独秀等成为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播火者”。在陈独秀赴广州后,李汉俊一度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代理书记。

董必武

“中共一大”代表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为学生购买《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并且邀请李汉俊等人到学校演讲,使这所学校成为了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

何叔衡

“一大代表” 中最年长的一位,身上带有在其他代表身上罕见的学究气质。他嫉恶如仇,心怀天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后,便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了最好的朋友。1920年,他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于次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李启汉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著名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4月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直至死前,他仍坚持在指导工人运动的一线。

包惠僧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在当记者时与陈独秀一见如故,深受马克思主义启蒙,在武昌组织共产党临时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还积极参与过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27岁时他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萧劲光

“人民海军之父”,曾两次赴苏俄进行学习,归国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红军劲旅,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