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捧鸿星尔克,不必自我作贱
第77版:专栏/假装专家 2021-08-02

捧鸿星尔克,不必自我作贱

沈彬

沈 彬

专栏作家

Columnist

假装专家,低空观察

好好的一个正能量议题也会滑向撕扯和抵制。

鸿星尔克的事,似乎正在变味,从之前网友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褒奖,变成了集体性的狂欢起哄,最后发展到了对于其他的企业网络暴力。互联网又展现出吊诡的一面。

7月22日,鸿星尔克宣布捐赠5000万元物资驰援河南灾区。这家企业的营收远远落在同行后面,而且去年还亏损了2个亿,所以,这次大额捐款更有“毁家纾难”的悲壮感,很快“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好心酸”热搜横空出世。

网友们蜂拥到鸿星尔克的直播间里面买货。但是,接下来的场景开始变得魔幻起来,反馈性消费变成了“野性消费”,甚至异化成消费者的“自我道德绑架”乃至“自我作贱”,主播请大家“理性消费”,底下的回应是:“我不听,我不听”“退什么退、尺码不对那是我脚长歪”。

有的人直接冲到线下实体店里,扒了模特身上穿的样品;有的拿了500块的货,却扔下1000元钱。有的网友扬言在身上文“鸿星尔克”,有的给出生的双胞胎起名叫“鸿星”“尔克”……这种场景让人想到周星驰经典电影里的那种无下限的“比惨”。

再后来,很多网友觉得就算这样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到鸿星尔克的“友商”直播间里砸场子,大骂主播,直到把小姑娘们骂哭。最后,是一些自媒体洋洋得意总结“战果”:“友商”的直播间里有多惨,鸿星尔克就有多红。

从回馈鸿星尔克捐助的正能量行为,到后来网络霸凌各种同样是民族品牌的“友商”,这剧情发展得实在太快。互联网的动员机制和传播调性让这一切变了味道。

首先,“复读机”式玩哏,产生了病毒式的传播、戏仿效应。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只不过是对赛博空间里廉价复制、粘贴的错觉,通过一遍一遍的、没有创造性的“戏仿”产生壮观的“互联网景观”,再无聊的重复,被重复了万遍,也就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似乎有了形而上学的奥义,无论是早年的“蓝瘦香菇”还是这几天“你爱我,我爱你”。在这种单调的“复读机”模式中,体验出虚假的共同体癫狂和快乐,要的就是这种“皮一下真开心”的感觉,大家都在为鸿星尔克玩疯了,你还装什么正经?

其次,互联网大佬常把“延迟性满足”挂在嘴上,但是互联网产品从来不是这样设计的,网民也被调教得必须即刻满足。吴亦凡事件爆发之后,网友们发现了一个“高效”和品牌方沟通的渠道,实现了“即刻满足”。之前,还是到官方微博下留言,现在是直接冲到直播间;之前是对着一个ID键盘输出,现在是直接大直播间向小姐姐们发飙。

最后,互联网正在让我们忘却团结、厚道、协商,因为撕扯才有流量,才会兴奋,才能形成社区的凝聚力。全世界范围内,在社交媒体的动员机制之下“取消主义”盛行,取代了原先的对话机制。比如种族、气候变化等话题上,一言不合就要让别人闭嘴,从而封禁图书、电影、演出。这种“取消主义”也倒灌到中国的互联网空间里,好好的一个正能量议题也会滑向撕扯和抵制,赞美、表扬、支持不足以表达情感,不足以形成强大的社群向心力,那么,就必须转向抵制和仇恨,对捐款少的、对“友商”的仇恨。

我们熟悉的奥运的格言改了,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外还加上了“更团结”。希望互联网这个旨在促进人类沟通的工具,能让人类变得“更团结”。喜欢,而不必把TA钉在十字架上膜拜;尊敬,而不必自我作贱;同意,而不是同义反复;支持,而不是踩踏他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