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这抹乡愁太英伦
第80版:影视 2022-07-04

这抹乡愁太英伦

曾念群

撰稿|曾念群

三观端正的一家人,如何迫不得已走上一段离散之

如果你在《贝尔法斯特》之前,有幸看过一部叫《'71》的电影,那你对《贝尔法斯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和认知。《'71》讲述了一位英国士兵,在失控的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地区执行任务时走失,并努力归队的故事。它一度因大胆聚焦英国上世纪中期的动荡时局令人眼前一亮。同样的街头巷尾,同样的宗派冲突,同样有孩童的身影裹挟其间,相比《'71》里士兵视角的子弹横飞,9岁孩提视角的《贝尔法斯特》对发生在上世纪英伦三岛的这一乱局,简直是温柔的抚摸。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1960年出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正是那段动荡不安岁月的亲历者。《贝尔法斯特》故事起于1969年8月贝尔法斯特街区的暴力冲突,那一年导演9岁,和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巴迪同年。他一家人正是在他9岁时因“北爱问题”远走他乡。所不同的是,导演一家搬到了英格兰的雷丁市,巴迪一家移民到更遥远的加拿大。

同样是动荡时局的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故事止于1969年大迁徙,而《'71》则是1971年英军和共和军的博弈,中间尚有两年时差,但这并非两个故事疾徐有别的根本。北爱尔兰宗派冲突的问题由来已久,爱尔兰脱英后留在大英版图上的北方六郡即北爱尔兰处境尴尬,他们由大概1:1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构成,前者基本都是爱尔兰本地人,后者多为英格兰移民的后代,共同生活在英国最贫穷的北爱尔兰地区,“你”“我”分裂且都认为自己才是处境艰难的少数群体。1969年春,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地区接连发生针对公共设施的爆炸,人们误以为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报复,实际是更极端的阿尔斯特志愿军的栽赃,局势很快失控,到了夏天,超过两千多户家庭背井离乡,其中就包括导演一家。

《贝尔法斯特》用巴迪的童年视角再现了冲突蔓延到街区的初始,以及极速失控的后来。影片一开始用了一个细腻的长镜头刻画巴迪所在街区邻里和睦安居乐业的景象,紧接着便是冲突打破祥和、小主人公置身险境、街道通行壁垒。

借着巴迪的孩童视角,我们看到的是祖孙三代人在动荡时期的生活日常——妈妈除了要照顾巴迪,每每陷入入不敷出的煎熬,在外工作的父亲一面要应对激进分子的滋扰,一面谋划着一家人如何逃出生天,爷爷奶奶则以不变应万变,把动荡岁月过得幸福而平静。导演并没有用苦难的笔触去回首这段充满血泪的童年史话,而是让巴迪伸出他尚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自己经历的过往。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被历史淹没的童年,也没有被时局扭曲的家长,而是三观端正的一家人,如何迫不得已走上一段离散之路。

父亲如果未能找到出路或选择留下,那导演一家能否幸免尚不可知。就比如片中父亲要么被激进分子吞噬要么与其为伍,并在两年后走进《'71》的故事线,成为士兵盖瑞视野里的暴徒甲乙丙丁。当然,既然是“生活改编”,导演同样可以把自己的童年往事升级成英军和共和军的巷战大片,凭借他执导漫威《雷神》和动作片《一触即发》等的手笔,打造一部以贝尔法斯特为背景的商业大片不是难事。还好布拉纳和《罗马》导演阿方索一样都是爱惜自己童年的人,最终还是把这个充满着商业大片可能的故事,拍成了一家三代人故土难离的乡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