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中国如何与太平洋邻居相处
第64版:史上最大环太军演 2022-07-25

中国如何与太平洋邻居相处

王仲昀

下图:7月8日,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

下图:6月29日,西班牙马德里,北约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面。

上图:当地时间7月1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东盟秘书处就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发表政策演讲并答问。图为王毅在东盟秘书处与大家合影。

中国当然有“猎枪”,但比起“猎枪”,在与太平洋邻居打交道时,我们显然更呼吁正确的相处之道。

记者|王仲昀

2022年夏天,中国周围的海面依然算不上平静。

根据南部战区的通报和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本福德”号导弹驱逐舰先后在7月13日和16日,也就是短短三天内,分别闯入南海中国西沙领海和南沙领海。

再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太平洋夏威夷海域,2022年环太军演从当地时间6月29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8月4日。

今年的环太军演,除了规模空前,还有另一大特点——针对中国的意图格外明显。

作为曾经参加过环太军演的国家,如今的中国如何与太平洋邻居相处呢?

找到合作支点

冷战结束后,环太军演一度聚焦反海盗、反恐和加强环太平洋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但是近年来,其已经逐步出现了更加注重大国对抗竞争、遏制威慑中俄的转向。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韦宗友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挑战,并且不再邀请中国参加演习后,环太军演还有进一步加强美国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安全关系,维护美国在亚太海域霸权,保护美国亚太盟友及伙伴安全,应对所谓中国海上安全挑战等战略意图。

韦宗友告诉《新民周刊》,本届环太军演再次证明,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其所谓的“印太地区”最主要战略挑战,也是最强劲的海上安全挑战。美国接下来会更加重视与亚太盟友及安全伙伴的军事安全合作。拜登政府提出“一体化威慑”概念,强调借助盟友伙伴力量,共同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即是明证。

对此,韦宗友认为,中方当然应该保持警觉。“不过,同时也应当注意到,除了美国少数坚定盟友外,并非所有的环太军演参加国都希望将演习变成针对中国的排华、反华小圈子,他们参加环太军演,更多是希望加强与美方的军事交流,而不是针对中国,更不是反对中国。”韦宗友说。

在韦宗友看来,一方面中国要保持警觉,但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对演习本身作出过度解读和反应。在应对日韩、东南亚等国方面,也要区别对待。

此前,韦宗友在发表于2022年3月的《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预测,韩国新总统尹锡悦在外交上可能进一步倒向美国。如今,尹锡悦上台后,确实能看出其进一步密切与美日关系的一面。在美国的指使下,韩国和日本、澳大利亚都前往西班牙参加2022年北约峰会,可见韩国将对美关系视为外交的重中之重。尹锡悦还表示,要积极参与美国的所谓“印太战略”,加强与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的对话与磋商,甚至在韩美首脑联合声明及美日韩三方会谈中,首次涉及台海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何韩国对于2022年环太军演如此“卖力”。

对此,韦宗友说:“韩国新总统虽然表现出亲美的积极姿态,但是韩国朝野对中国的定位与看法,与日本还是不同,并没有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挑战。”对于韩国在美韩首脑联合声明及美日韩三方联合声明中首次提到台海问题,韦宗友认为,这更多体现了美国之施压,这与日本对台海问题的关切,还是有所不同。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在6月30日于韩国召开的“中韩建交30周年及中韩关系未来”联合学术会议上,随尹锡悦上台而新上任的韩国外交部长朴振发表视频致辞时称,尹锡悦当局“力争将韩国打造成全球中枢国家,实现自由、和平、繁荣的外交价值。韩方将在这一过程中协同发展韩美同盟与韩中关系。韩方将以过去30年两国关系发展成果为基础,坚持相互尊重,努力推动两国关系迈向更健康、更成熟的阶段”。从中不难看出,韩国目前除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以外,也不忘继续与中国之交往。毕竟,就经济层面、朝核问题甚至医疗卫生领域等问题来说,韩国需要与中国密切合作。韦宗友提及,考虑到韩国在朝核问题上还是希望中国发挥积极作用,在涉华问题上,韩国也会投鼠忌器,不会公然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当地时间7月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会见朴振。当时王毅也提到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两国关系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维护发展好中韩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反之两国都会受损,这是过去30年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成功经验。“中韩是离不开的近邻,分不开的伙伴。”王毅说。

与韩国不尽相同,日本近年来内政外交日益右转,其发展动向值得关注。日本不仅希望突破和平宪法限制,还不断渲染中国威胁,将中国视为日本的主要安全挑战,作为扩充军备的借口。日本一方面强化美日同盟,另一方面积极重振军备。不过,韦宗友认为,日本虽然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挑战,但是与美国的立场也是有些区别,没有将中国视为全方位战略挑战,没有采取全方位打压态度。“中日关系还没有完全走向对立。”韦宗友说道。

2022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用王毅此前的话说,“今年是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5月18日,王毅在同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时指出:“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更不应损害中方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韦宗友认为,中国在与日韩交往的过程中,对日韩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该有清晰认识,找到合作支点,同时得给日韩画出红线——什么是在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中可为之事,什么是不可为之事。此外,对日韩,以及其他国家一旦做出有损中国利益之事,中国会作出如何反应敲打到对方痛处,得做好估算,并让对方明白何为得不偿失。

放大“开放”之声

从王毅近段时间的一系列动态上,我们已经能够看出中国外交“广交朋友”的态度和做法。

就在今年环太军演开始后不久,7月上旬,王毅先后到访了东南亚五国。他出席了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在完成访问后,王毅又在广西南宁主持同越南、柬埔寨双边机制会议。

王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此行“举行了六十多场活动,紧扣和平和发展两条主线,聚焦双边和多边重大议题,巩固了中国同周边国家双边关系,就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发出了中国声音”。

环太军演本身将持续一个多月,而它前前后后关联着更复杂的国际形势。就在环太军演开始前不久,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四国领导人峰会。在这次峰会上,拜登正式宣布启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由此可见,这一原本所谓的亚太版小北约,又似乎要捣鼓起经济合作之事。参与IPEF的不只四方,还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共13个国家。但参与者中又有国家表示,IPEF缺了中国可不行。比如今年5月美国—东盟峰会期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表示,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不能没有中国。而在没有美国代表出席的场合,李显龙只提亚太,而不提“印太”。

无论中方是否会考虑加入IPEF,起码证明,在环太平洋国家中,包括参与了IPEF的国家,并非都在排华。

美国近年来构建了形形色色反华、排华的“小圈子”。这些在韦宗友看来,并非为了地区经济发展,而是试图制造地区分裂,割裂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这不仅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同样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对亚太地区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来说,这些排华小圈子未必是利好。

“亚太周边国家也认识到,中国是他们搬不走的邻居,他们也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经济红利,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局势,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如果美国刻意将小圈子打造成反华联盟,相信也会遭到大多数周边国家的反对。”韦宗友说。

东盟就多次明确表示,不愿意看到中美在亚太地区对立对抗,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就在今年环太军演进行的同时,当地时间7月11日,王毅到访东盟秘书处并就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发表政策演讲。

《新民周刊》注意到,王毅在此次演讲中多次提到“开放的区域主义”。 2021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总结双方关系发展的四大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

那么,面对当前美国主导下的各种排华“小圈子”,中国又该如何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广交朋友?

韦宗友认为,中国还是应当围绕和平发展共处。“第一,高举和平大旗,反对搞对立对抗和建立以对抗对立为目的的阵营政治;第二,高举发展大旗,大力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促进全球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建立各种排他性小圈子;第三,高举共处大旗,强调人类天涯比邻,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对搞割裂、排他,合力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第四,高举多边主义,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假多边主义和小集团政治。”

在经济领域,面对拜登政府提出的IPEF和加大在数字贸易、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华反制措施,韦宗友认为,中国一方面要认识到,拜登政府提出的各种倡议,能否最终落地,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俄乌冲突大背景下;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具体到应对措施,韦宗友对《新民周刊》表示,至少有四点值得关注。一是继续大力支持自由贸易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反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构建排他性经济小圈子;二是积极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特别是就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而加快推进与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三国的谈判;第三,就中国尽早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部分东盟成员国进行磋商,以应对美国IPEF潜在消极影响。最后,中国需要继续发挥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推进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

开放的区域主义和封闭的集团政治之间存在根本分野。这是攸关中国乃至东盟、亚太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

准备好“猎枪”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在环太军演期间,7月16日,日本媒体《日经亚洲评论》披露,中国西部靶场摆放的日本航空自卫队E-767预警机模型被导弹摧毁。有评论认为,解放军这是在展示一种能力——如果美日胆敢利用位于日本的基地介入台湾问题,譬如其号称的“一旦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哪怕利用预警机给台军输送情报,则会遇到毁灭性打击。

当然,军事方面并非一味示强。韦宗友对《新民周刊》表示,在军事方面,中方可以加强与亚太周边国家在相关海域举行双边或多边军事演习,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军事互信,突出反海盗、人道主义救助与减灾、保护海洋环境等公益属性与内容,维护海上安全,增加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安全互信,可以部分化解美国的战略企图。

除了最新的环太军演,对于身边的传统安全威胁,韦宗友认为中国应该坚持两点:一是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绝不让步,也敢于碰硬,坚定捍卫我方核心利益,不让对方有幻想;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安全交流,减少战略误判,管控风险,防患于未然。

回到本文开头,中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邻居无疑是彼岸的美国。2021 年11 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视频会晤时指出,过去50 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世界。未来50 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中国当然有“猎枪”,但比起“猎枪”,在与太平洋邻居打交道时,我们显然更呼吁正确的相处之道。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