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十样清物
第77版:专栏/花花世界 2022-11-28

十样清物

苗炜

苗炜

专栏作家

Columnist

读书,写字,旅游,锻炼

人在世上生存,就必须有几件东西来做“清物”,来摆脱世间的污浊。

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讲的是怎么设计园林,怎么鉴赏器物,怎么才叫风雅,他要跟暴发户划清界线,“长物”就是身外之物。明代还有一本书叫《考槃馀事》,考槃这个词来自《诗经》,就是山里水边搭一个草屋,余事就是多余的事,讲的是书房里的清玩,怎么收藏书画,怎么玩香炉,怎么鉴赏瓶子。这两本书讲的都是风雅之事,题目取的是“长物”,是“余事”,身外之物,多余之事,相互对应上了。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清物十志》,副标题是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作者是北大的老师李溪。她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清物”,《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过一句话,说男子都是“浊物”,这句话伤害很大,就跟说中年人都油腻一样。可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词也很厉害,叫“浊世”,整个世界都是污浊的。如果世界是污浊的,人在世上生存,就必须有几件东西来做“清物”,来摆脱世间的污浊。这本书写的就是十件东西,隐几、听琴、挂剑、铭砚、坐亭、策杖、友石、玩古、煎茶、种菜。这几样东西,是名词,也是动名词,“清物”这个“清”字,既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个动词,这本书在说一个物“清澄”的过程。

李溪老师说,自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一种“多余”的存在,此身就是天地间的一个“长物”。这并不是古代文人的自嘲,而是他们对生命之存在的一种态度。“长物”对应的就是有用之物,“余事”对应的就是所谓“正事”。人的自我,人的生命,不断地作为工具,消耗在了这种有用性,这种“正事”上面了。那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由?真正的自我和自由就存在于这些长物和余事之中。

李溪的上一本书叫《内外之间——屏风艺术的唐宋转型》,写的是屏风,这也是中国家居中一件很重要的物品。书中讲到,白居易在庐山草堂内有两扇“素屏风”,倚在东西墙边,白居易写了一首“素屏谣”,其中说到这两扇屏风,“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白居易在诗中说,当时并非没有名家的笔墨,但他“不令一笔一画加其上”,为的就是“保真而全白”。

苏东坡有两首词,都出现了“杖”,“临江仙”里有“倚杖听江声”,“定风波”里有“竹杖芒鞋轻胜马”。其实,苏东坡的好多诗词中都出现了“杖”,后人画苏东坡像,都喜欢给苏东坡安排上一根杖。可以说是苏东坡让“杖”成为了一种文人的物件。我们看古人的画作,许多在山水间行走或站立的人,都拿着一根杖,轻轻一笔勾勒出来,却又旷然天真的味道。

隐几,《庄子齐物论》中写到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靠着几案坐在地上,这是古代文人的标准姿势。接下来是听琴、挂剑,古人的琴是一种很独特的审美对象,它是乐器,但文人对这种乐器的诉求是天地之寂静,借由听琴以达到没有声也没有形的心流状态。与琴相伴出现的是剑,汉代之后,剑在文人世界中逐渐成为装饰物,是挂在墙上或者藏于匣中的,“古剑挂壁”和“匣中剑鸣”是一种命运的隐喻,表明主人有剑侠情怀,又“不得其用”。铭砚,这是把玩砚台,在砚台上刻一两句铭文。坐亭,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亭子的造型多变,有一种“随意合宜”的特点。友石,把玩石头,在园子里垒上一块太湖石,因为石头上有时间的痕迹,观赏石头有与时间对峙的意味。玩古,这里特别指对古代青铜器的收藏,晚明时期,青铜器的价格已经非常贵。煎茶与种菜这两样东西,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常见。没事儿喝一杯茶,有块地方就种点儿菜,这是刻在我们DNA里的东西。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