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中国经济“闯关”稳中有进
第47版:2022年终盘点 2022-12-12

中国经济“闯关”稳中有进

刘朝晖

上图:2022年9月16日,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正在船坞内施工的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

上图:2022年11月10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城区国网黔江正阳充电站 ,市民在体验给电动汽车充电。

展望未来,中国仍然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重重困难挑战,穿云破雾、乘风破浪,为自己,也为世界,交出一份更高质量的答卷。

记者|刘朝晖

2022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又遭遇疫情反弹、俄乌冲突和全球通胀迅速上升等新冲击,经济增长遇到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在这种宛如惊涛骇浪的不利局面下,中国经济的巨轮顽强“闯关”,顶住了下行压力,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年经济运行保持在了合理区间。展望未来,中国仍然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重重困难挑战,穿云破雾、乘风破浪,为自己,也为世界,交出一份更高质量的答卷。

中国经济的大盘稳住了

2022年的中国经济,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衰退、疫情持续肆虐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受到了一定冲击,出现了短期较大幅度的波动。

但是,中国经济终究是顶住了压力,在持续恢复中稳住了大盘,站稳了脚跟。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是2.5%,而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0%,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70269亿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增添了强劲的助力。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开局呈现出了春天的暖意,GDP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但从3月份开始,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让国内经济前行的脚步受到了些许阻碍。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中国出口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3月由于疫情的冲击,中国服务业和消费复苏出现阶段性的受挫,且房地产行业仍在“预期转弱”的影响之下。

二季度国内经济的局面更为艰难。“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今年7月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即便如此,在经历了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后,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依然实现了同比0.4%的正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了2.5%。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三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按不变价格计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第三季度尽管遭遇了高温天气、疫情多点散发、欧美滞胀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但出现摆脱低迷、复苏巩固的态势,也超越了很多人的预期,特别是超越了国外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预期。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七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围绕七大政策组合,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积极出台了多项具体举措,为中国经济稳健前行保驾护航。

二季度以来,中央针对经济波动,果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及时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并对地方开展督导和服务。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巩固了企稳向好趋势。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7553万吨,增长0.9%,秋粮生产有望丰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这一系列数字,有力地佐证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三驾马车”同步推进拉增长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持续回升,中国经济恢复后劲增强。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推动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全国各地消费券遍地开花;密集部署一系列稳外贸举措……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同步推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从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一要素毫无疑问是消费的增长,消费在前三季度里的贡献率达到了41.3%,是“三驾马车”里最为重要的。

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市场整体呈先冷后热的趋势。1—2月份,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体系逐渐成熟,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初现成效,市场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各类消费增速均呈现上升态势。但随后防控措施大幅升级,跨区域人员、物资流动严重受阻,4月份消费增速滑落至-11.1%,刷新2020年3月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实现正增长的只有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充分利用经济刺激政策引导消费市场尽快复苏,提高居民主动消费意愿和能力。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也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以汽车消费为例,4月份汽车类消费增速-31.6%,为年内低点,但5—6月,这一数值已经分别回升到-16%和13.9%,6月份增速甚至高于2017—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其中,除了生产端的恢复,国家出台的购置税免征和减征政策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税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购税686.2亿元,同比增长101.2%;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48万辆,增长78.1%。共为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减征车购税397.5亿元。6—10月,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约652.3万辆,与政策实施前的1—5月份相比,环比增长20.6%。

从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看,消费贡献率虽占比最大,但依然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而投资贡献率增长明显上扬。上半年企业反映强烈的运价、能源、资金等问题明显缓解后,市场投资信心持续增强,投资也由此成为今年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动力源,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经济恢复发展获得有力支撑。

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1月份至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在6月的2022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一批新赛道、新动能领域行动方案和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地图发布,短短一个多月内,179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3700亿元。

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高技术制造业更是创下23.4%的增速,这为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提供了强劲助推。作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和“压舱石”。4月份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随后,一系列稳工业经济政策措施出台,5月工业经济指标回升,实现了0.7%的正增长,9月份增速回升到6.3%,10月份略有回落。

外贸出口同样呈现较强发展韧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4%,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创下新高,共出口246万辆,同比增长54.1%。其中新能源汽车10月份出口10.9万辆,环比增长1.2倍,同比增长81.2%。从今年8月起,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世界经济复苏仍看中国“暖意”

从2021年开始,遭受疫情蹂躏的世界经济开始从2020年的低基数反弹复苏,但这个势头跨年至2022年后,受到一系列突变因素的冲击而受阻,其中有第二季度的中国经济失速的影响,更与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年初开始的全球通胀飙升、3月起步的美国加息等因素密不可分。

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和其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制裁,导致乌克兰经济骤然下滑,俄罗斯经济大幅收缩,周边国家经济也受影响下跌,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宗商品市场、贸易与金融的实体渠道和前景预期的信心渠道产生全球溢出效应,既削弱了全球经济增长,更大幅地推高了国际市场天然气、石油和粮食的价格。

在此情况下,应对新一轮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2022年5月底国际能源署官员指出,全球同时面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三重危机,特别是石油以及石油产品均依赖进口的欧洲。该官员进一步警告,新一轮能源危机将比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危机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通过推高能源和粮食的价格,也大大加剧了于2021年下半年已在很多国家上升的通胀趋势,导致全球性的通胀攀升。2022年8月,美国和英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8.3%和8.6%,创下了40年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的通胀率更高达9.1%,为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2年世界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8.3%,发达经济体为6.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更高达9.3%,仍将持续攀升。

面对通胀攀升,以美联储为首,各国央行迅速并大幅地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今年截至9月已连续加息5次,共计300个基点,加至3.0%—3.25%的高位,同时资产购买转为卖出。在此轮复苏受阻过程中,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更多和更大的阻力。除了防疫能力和政策支持继续较弱外,这些经济体受俄乌冲突造成的粮食和能源供应受阻和价格上升的打击更大,而美元大幅加息更导致其国内资本外流,迫使其更快地加息,从而重挫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年10月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GDP将增长3.2%,比年初时的预测下调1.2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分别为2.4%和3.7%。10月3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2贸易与发展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

在10月15日举行的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孙业礼表示,相比而言,中国经济发展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好水平,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多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直超过1/3,面对目前这样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不仅关系到全国亿万百姓的福祉,也牵动着全球的目光。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前不久在高盛2023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媒体交流会上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3.0%,2023年提高至4.5%,消费以外的因素都呈现下行趋势,出口增速或由正转负、基建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可能为负。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增长将更加依赖消费的修复反弹。

在11月24日举行的2022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表示,我国今年经济增速呈现清晰“V”形走势,成就来之不易,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稳住经济大盘上,放到“稳住就业、稳住物价、稳住市场主体”这三件事上。

他提出,首先应关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就有收入,才能拉动消费。其次要稳住物价,因为物价事关千家万户。此外,还应注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其预期转强。

“物价稳住就能为我们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我们有一亿六千万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预期由弱转强,就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姚景源说。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确定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雄心勃勃的。”“实现5.5%左右的增长,实质上是在高水平上的稳中有进。”李克强还说:“如果说我国今年采取的应对举措是短期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绝不预支未来,是可持续的。”

事实上,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和投资消费增长加快,进出口增势良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变化明显增多。

当然,明年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前行路上的诸多可能的障碍,比如疫情再度大幅反弹对经济社会活动造成剧烈冲击;房地产风险仍未根本化解;中小金融机构、股债汇等金融风险积聚;财政收支矛盾、城投债务等财政风险上升;海外经济衰退、俄乌等地缘政治冲突、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危机等外部冲击转化为内部压力等。

对于人口超14亿、经济总量居全球前列的中国来说,困难和挑战一定不会少,信心和实干更是“一个都不能少”。事实一次次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即使面对诸多困难,中国经济依然不缺“春意”和“暖意”。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