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仁济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上探索了三类管理模式。
左图:仁济医院委派至浦南医院血液内科担任执行主任的韩晓凤在查房。
下图:(左)安达医院。(右)浦东新区家医“双签约”。
上图:仁济-嘉定医联体义诊活动。
医联体概念的提出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时间,各家医院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各自的探索,但衡量医联体价值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是否让居民因为医联体建设而受益。
记者|黄祺
上海,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上海老龄化程度高、就医需求巨大。过去由于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几家三甲医院,不少上海居民深受看病扎堆的困扰,很多年纪稍长的上海人在考虑居住位置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住在好医院的附近。
需求大而供给有限,如何解决这一现实的困难?多年来,上海坚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郊区、下沉社区,逐步形成了城市医疗联合体形态。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印发的《2023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中明确,推动实施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同时提出要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人、财、物、信息等统筹管理、集约使用,推动完善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支持政策。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加快医联体建设,围绕着城市医联体建设这一重点工作,仁济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医联体”“仁济—社区‘双签约’”三大不同路径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仁济模式”,发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仁济效应”。
紧密型医联体如何“紧密”
六十多岁的朱先生因为家人生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中医科陪床,一天傍晚,朱先生忽然腹痛难忍。护士长见朱先生脸色惨白,大汗淋漓,马上让他平卧、吸氧,朱先生当时血压为120/80 mmHg,血糖为6.0mmol/L。
浦南医院立即联系急诊科,医生结合病人既往有胸主动脉瘤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第一时间判断病人可能为主动脉瘤夹层破裂,立即为他进行CTA检查。经诊断,朱先生为胸主动脉瘤夹层破裂。
病情凶险,急诊科医生张雷上报医务科,并启动与仁济医院的绿色通道机制。浦南医院与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设立发热急性主动脉夹层绿色通道,主要是为了加快门急诊血管外科疾病患者的救治速度,如果门急诊遇到病人或病房出现需血管外科救治的病人,由浦南医院外科评估后,可以联系仁济医院进行转诊治疗。
在浦南医院医护人员的护送下,朱先生在半小时内被送至仁济医院,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医师薛冠华第一时间对朱先生进行了救治。由于转送及时,朱先生转危为安。
一周后,朱先生度过了危险期。待朱先生病情稳定,紧密型医联体再次发挥作用,朱先生通过转诊通道回到浦南医院中医科进行康复治疗。一个月后,朱先生各项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2022年9月,浦南医院与仁济医院合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急性主动脉夹层绿色通道迄今成功转诊7人。类似朱先生这样的救治经历,正好说明了紧密型医疗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优质医疗辐射郊区
优质三甲医院与郊区医院的合作共建,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如今不少上海人会由衷感叹:住郊区看病一样方便。
仁济医院分别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宝山区大场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及闵行区浦江医院四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建立仁济医院浦南分院、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仁济医院嘉定医院、仁济医院浦江分院,共同打造紧密型医联体。通过合作共建,让更多周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2018年仁济医院托管宝山区大场医院,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分层引入高端人才18名,极大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总院委派10余名专业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和科室执行主任,大场医院先后选派84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医院坚持科研育人两手抓,成功申报市、区科研项目24项,发表SCI论文21篇,IF分值总数实现了翻倍增长。
大场医院建立内镜、血透、卒中、胸痛、静配“五大中心”,有效增强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综合能力。通过仁济医院总院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新增了神经血管介入、连续性肾脏替代、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14项专项技术,实现了多个第一例,部分诊疗技术如心内科开展的房颤一站式手术已达三级医院水平。
仁济医院探索的城市医联体另一种形式,是专科联盟医联体。目前,仁济医院已与杨思医院、安达医院、长航医院建立起专科联盟医联体,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科室建设及专业会诊、绿色通道转诊等方式,进一步形成医疗服务的上下联动。
专科联盟医联体单位共同开设“联合病区”:仁济医院(杨思)病区床位数共计80张,主要承担起急诊稳定期分流、卒中康复等医疗工作;仁济医院安达综合病区床位数共计40张,主要承担日间化疗、综合内科等工作;仁济医院长航联合病区床位数共计20张,发挥着肾移植术后康复随访的作用。
此外,在全国范围内,仁济医院合作形成19个专科联盟,为4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联合三省一市68家机构形成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泌尿专科联盟。
家门口看好病
为了方便居民在家门口看病,仁济医院与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码头路街道、孙桥镇、高东镇、新场镇、金杨新村街道、周家渡街道、上钢新村街道、潍坊新村等街镇合作,开展“双签约”,通过全科医生直接参与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经绿色通道优先转诊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最好的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仁济医院西院区以“名医工作室”的形式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工作5年。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清定期在黄浦区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张清名医工作室”成立五年来,月均就诊人次百余例,诊断出的疑难及危重病人转诊至仁济西院心内科病房40例。名医工作室落地后,不但在心内科医疗服务、医疗教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也让更多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先进诊疗技术,打响了仁济医院心内科品牌。风湿科副主任医师戴岷自2018年4月起,每周四上午在黄浦区老西门地段医院坐诊,日均就诊人次25例,同时开展社区科普讲座,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知识储备。
2018年4月,以仁济医院为中心的心肌梗死网络区域医联体建立,覆盖周边16家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分级双向转诊平台,主动将心梗稳定期患者转诊至医联体病房接受后续治疗及康复,并派专人在联合病房内进行每周2次现场查房。3年来,心内科医联体双向转诊1059人次,其中从仁济医院下转医联体723人次(68%),从医联体上转仁济医院336人(32%)。
此外,仁济医院与杨思医院合作建立仁济医院杨思病区内科观察病区(17病区),仁济医院急诊科为第一个入驻杨思医院17病区的科室。患者在仁济东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后,经评估判定病情相对平稳,且转运过程无风险,即可通过转诊方式转入杨思医院联合病区进行后续治疗及康复治疗。
为实现仁济医院(杨思病区)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仁济医院急诊科负责每天安排1名医师指导每日日班查房,查房医生书写查房交班记录,保证病区的医疗安全。
一旦发现联合病区患者病情加重或需要紧急救治,则由该病区医护人员联系仁济医院,仁济医院委派急诊内科高年资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及时会诊,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可转回仁济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从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仁济医院急诊科共转病人872位,赴杨思医院17病区进行查房990次,极大地提升了该社区医疗救治能力及服务效能。
落地的医联体才是好医联体
医联体概念的提出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时间,各家医院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各自的探索,但衡量医联体价值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是否让居民因为医联体建设而受益。
在推动医联体真正落地上,仁济医院摸索出自己的方式。
在人才资源下沉方面,仁济医院派驻行政管理和科室骨干等人才梯队至区域性医疗中心,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仁济医院浦南分院为例,浦东新区卫健委与仁济医院于2022年9月签署合作共建浦南医院,仁济医院一方面开展学科分级分类帮扶,巩固现有市重点专科、新区重点学科,力争实现学科升级。浦南分院38个科室主任全部由仁济医院科主任兼任,覆盖95%的临床医技科室,9个科室派驻执行主任,以人才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资源下沉方面,医联体单位嘉定区中心医院借助仁济医院“消化病中心”“泌尿外科诊疗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心”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其他优势学科加快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学科发展,积极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
数字化技术也被充分应用到医联体建设中。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发挥数字化力量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仁济医院优先布局,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及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等信息技术,引入仁济医院影像、检验、超声、病理等优势力量,在部分医院先行先试,共建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实现检验流程和影像传输两院共享,加速推进各医联体单位间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仁济医院现已建成可支持无缝转诊的信息平台。通过一键转诊系统,安达医院、长航医院、杨思医院等医联体单位可预约医技协助及实时转诊;随着数据随转诊落地,进一步打通了诊疗全流程的数据信息共享,支持转诊各类信息实时查看。
仁济医院已搭建集多种应用为一体的远程会诊平台,支持会诊预约、会诊邀请、会诊确认、会议室创建、在线读片,多方视频等应用。
医院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医联体电子病历共享服务,通过医联体内医院对患者电子病历的加密、上链、存储、传输等步骤的实现,进一步扩大医联体内电子病历共享的业务范围并提升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入选国家网信办、国家卫健委、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区块链+卫生健康”。
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患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完成从挂号到就医、付费的整个过程,在无形的医联体网络下,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不是某一家医院,而是整个医联体网络中的医疗资源。
城市医联体是解决医疗供需落差的有效方法,它所带来的医疗服务能级的改善,正在被更多的居民感受到。